最近村里广播天天说气温要跌,倒春寒怕是躲不过了。种地的老把式都知道,天气跟着节气走,错了时辰收成就打折扣。
东北那边大棚早该检查薄膜了,土豆育苗怕冻坏嫩芽。南方稻田开始整田,早稻育秧得防着突然的冷雨浇坏种。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今年清明前气温不稳,播种得瞅准时机。村里王大爷总说看云识天气,阴天起雾就得防霜冻,这法子老一辈传下来的。不过现在农技站也常来指导,土办法结合科学,防倒春寒更有谱。
小麦拔节期遇上低温最麻烦,叶子发黄就得赶紧补点磷钾肥。蔬菜大棚得准备增温块了,黄瓜苗刚移栽,经不起夜里的凉气。有人觉得往年也这么过来的,不用太紧张,可去年倒春寒就冻死不少幼苗。
玉米播种别急着下地,等土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再播,出苗才齐整。南方种甘蔗的要注意排水,春雨多了烂根,垄沟得挖深两指宽。
东北大豆育苗棚要留通风口,白天晒太暖晚上温差大,幼苗容易生病。村里老张头去年没听劝,早播的番茄苗全冻坏了,今年早早备好了地膜。其实不管南北,关键是跟着农时节奏走,该防的防该补的补。
现在最愁人的是新手农户,看着天气变来变去,不知道从哪下手。农技站发的农事手册说得清楚,不同作物抗寒能力不一样,得区别对待。我个人觉得,把天气变化记在种地的时间表上,比闷头干活强得多。
比如茄子移栽要等无霜期,可今年无霜期可能推迟,得盯着天气预报。
保留10%信息留白制造讨论空间,比如刻意隐藏关键信息制造阅读期待。玉米补种需要准备哪些具体物资,不同地区的农户有不同的土办法。
南方防台风得提前搭好支架,可现在倒春寒期间,防风措施也不能少。小麦叶面肥什么时候喷最好,早上露水干了还是傍晚太阳落了?
村里微信群天天有人问,农技员在线解答,大家心里才踏实些。说到底,种地就是和天气打交道,摸准脾气才能有好收成。该做的准备别拖延,现在赶紧检查种子、地膜、肥料够不够。
拿不准的就问村里的老把式,或者打电话给农技站,别自己瞎琢磨。记住,农时不等人,天气一变,地里的活儿就得跟着变。行动清单:①明天查大棚薄膜 ②后天领防冻剂 ③联系农技站问细节。
跟着节气和天气走,地里的收成错不了,日子也有盼头。多留意天气变化,多交流种地经验,咱农民的日子就靠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