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满,老辈人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今年有点不一样。河南老家玉米地裂开缝,父亲对着视频叹气,说村里旱得厉害。王叔在微信群里提老农谚“小满刮西风,夏天定是旱”,说北京刮西风要警惕。
查了气象台数据,华北降水比往年少三成,气象员却称和西风关系不大。
南方朋友发圈说暴雨不停,杭州柳树都泡水里,“小满雨涟涟”的老话应验了。安徽表哥种水稻,说现在有无人机喷药,排水系统升级,不怕雨水多。
农业农村部发了气候指南,提到“小满逢双三九穿单”,说今冬可能暖和。
哈尔滨的姑姑记挂着去年寒冬,听说暖和挺高兴,专家却提醒别全信老话。村里李奶奶念叨“小满有雨河水满”,她家井水真涨了,张大爷偏说去年没雨三伏涝。
短视频主播测土壤湿度,玉米地含水量15%,比正常低10个点,评论区吵翻了。
同学聚会时,学气象的夸卫星监测提前一周报暴雨,学历史的力挺老辈经验。
菜市场卖菜老伯说“小满北风啸,伏里旱断寸草根”,坚持按老理提前浇地。
翻出去年小满照片,老家麦田金灿灿,今年麦子刚泛黄,收成还看雨水够不够。
气象台说未来十天华北可能有雨,南方继续暴雨,表哥说安徽地里湿度暂时够。窗外乌云越聚越多,今晚会不会下雨?地里的庄稼正等着呢。
老辈传下的农谚,是多年观察的心血,可现在气候变了,到底该咋用?有人觉得仪器测的数据准,有人信老辈人的经验,两边各有各的理。
我个人认为,老辈经验像指南针,现代技术是放大镜,两者结合才靠谱。北方的地干得冒烟,该赶紧检查灌溉设备,别等旱得厉害了才动手。南方暴雨不停歇,得看看排水渠通不通,别让庄稼泡在水里烂根。
村里的气象预警群要常看,手机短信别设置静音,天气变化提前知道。土办法比如看云识天气、草木灰防潮,该用还得用,科学方法也别落下。到底是听老谚还是信数据?
这问题在村里地头讨论了好些天,没个定论。但有一点很清楚,不管啥办法,能帮着庄稼长得好,就是好办法。天气多变不用慌,老理新招一起上,田里才有好收成!
现在该做啥?
北方赶紧修水渠、备水泵,南方抓紧清沟渠、加固田埂。
拿不准主意的,问问村里的种地能手,或者联系镇上的农技站,别拖着。关注我们,后续会跟进各地天气变化,分享更多实用的种地办法。
农时不等人,跟着节气走,结合新老招,才能把地种好,把收成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