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气又出“幺蛾子”!雷暴高温齐上阵,种地人绷紧弦。成都这两天像“蒸笼”,34℃高温烤得人发蔫,偏偏22日还要“下猛料”。



雷阵雨带着5级大风来“捣乱”,大棚薄膜、果树枝架可得提前加固。广元那边更揪心,重旱挂了快半个月,冬小麦灌浆期遇干热风。麦穗耷拉着没精神,老把式都说“这茬麦子得抢收”,不然麦粒要“缩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眼下川北高温少雨,川南却阴雨连绵。甘孜州的高山麦地,这几天还飘着雪,青稞拔节期最怕倒春寒。攀西地区雨水泡着地头,玉米苗刚露头就怕涝,得赶紧挖沟排水。

老农用草木灰撒在菜畦边,说能驱潮气防烂根,这土办法挺接地气。但气象站小王说,配合塑料膜半覆盖,保墒又防雨水积涝更有效。

达州、南充38℃高温天,正在晒场收油菜的乡亲要注意。中午别贪晒,趁早晚凉快抢收,秸秆垛别堆太密,防自燃。川藏铁路沿线的菜地,这阵子多留意山洪预警,砂石多的地块。

最好用竹竿搭个简易支架,护住幼苗别被泥水冲歪了根。

有个苍溪的老张,去年靠土法挖水窖存雨水,今年派上大用场。不过水利站建议,结合滴灌设备省水又精准,老办法加新工具才对路。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眼下水稻移栽遇天气分化。盆地东边等雨来润田,西边却要防暴雨冲毁秧苗,真是两头难。我个人觉得,种地就得眼观六路,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比老黄历更实时。

但老一辈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也别丢,两者结合心里更有谱。现在最紧要的是,广元的旱区赶紧联系人工增雨队,地里该浇的别等。成都周边的大棚户,把压膜绳再紧一紧,备好补光灯防连阴天后缺光。

至于咱普通乡亲,每天睡前花两分钟,看看本地气象号的分区预报。农技站这几天都在村里蹲点,有不懂的赶紧去问,别自己闷头琢磨。天气这事儿,咱管不了老天爷,但能提早准备少遭灾。

手里有预案,地里有对策,不管旱涝都能扛一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再唠叨一句,庄稼是咱的心血,多留点心眼,收成才能稳当。您家地里现在啥情况?有没有啥抗灾的好法子?

来评论区唠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