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CEO回应员工买车可离职两个月:没有淘汰员工之意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于5月17日发表声明,回应关于“员工买车可离职两个月”言论的争议。他声称此提议为一种解决员工年假过短的问题,并无意淘汰员工或促销车辆。邓承浩强调,这一想法从生日会临时起意后,公司正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不为噱头。在深蓝汽车三周年活动的视频中,该言论引发网友质疑其真实性及可能的潜在风险。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实施该建议。
小米汽车回应YU7预约码被篡改
5月19日,小米汽车发布公告,指出其YU7车型的预约二维码遭第三方篡改。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免受侵害,小米建议客户谨慎辨别相关信息,并强调以官方渠道和小米汽车APP内的信息为准进行预约咨询。此事件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数字工具时保持警惕,以防止不法行为带来的风险。
特斯拉是全球最安全车型之一
5月19日消息,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的每款车致力于保护车内乘员安全,设计理念降低所有体型乘员的受伤风险。马斯克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强调,特斯拉在汽车安全方面不遗余力,通过软件更新改进自动紧急刹车和安全气囊展开。此外,车身过热保护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安全性领先,防止温度过高和自燃风险。这些措施体现了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安全承诺。
与本田合并告吹后,日产再传准备"联姻"丰田
在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后,日产汽车被报道正考虑与丰田展开合作。由于对电动化转型的压力,日产此前计划与本田合并,但因管理层对本田的"子公司化"提议强烈反对而终止。日产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正在推进自救措施,包括关闭工厂和裁员,并表示需要政府支持以抵御中国车企竞争。同时,他开放与潜在伙伴合作的可能性,但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方。
小米SU7 Ultra因挖孔机盖事件引发消费者不满,部分准车主要求退订并质疑虚假宣传。小米汽车提出暂停排产并给予"60天冷静期",但未能达成最终解决方案,引发车主的不满和维权诉讼。律师指出该条款可能涉及合同违约,准车主可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小米方面承认宣传问题,但强调退订可能导致公司崩溃。目前维权群体已超过70人,计划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及追求赔偿。
交警回应贵阳一小米SU7发生车祸致人伤亡 广汽登陆埃塞俄比亚市场
贵阳市花果园小区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电动车撞到人,疑似造成人员伤亡。贵阳市南明区交警确认事故存在,但具体处理需由相关部门负责。另外,小米汽车回应前保险杠形变问题,将提供免费上门取送车和修复服务。事故引发公众关注,对小米汽车的产品质量提出质疑。
长安汽车首个海外整车工厂在泰国投产
5月16日,长安汽车位于泰国的罗勇工厂正式投产,这是其首个海外整车工厂。该工厂总投资约100亿泰铢,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后,已建成产能10万辆/年,并计划逐步拓展到20万辆/年。同时,该工厂是央企在海外投产的首个新能源整车项目。然而,报道未提及任何负面事件。此举标志着长安汽车从产品出口向产业出海的转变,但目前尚不清楚该项目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或挑战。
离谱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解锁动力电池包获刑
最近,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一系列负面事件,主要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维修权的争议。汽修博主因拍摄维修视频被告上法庭,而在上海,两位修车师傅因解锁电池包被判刑。这些事件揭示了行业内关于车辆维修成本高、维修权限制及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现阶段,新能源车企对售后市场的高度控制导致第三方维修厂难以参与竞争,影响消费者在偏远地区的车辆维修选择。
奔驰5折、宝马6.5折,BBA还能卖出品牌溢价吗
近日汽车行业曝出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降价促销以应对销量下滑的消息。2024年数据显示,宝马销量同比下降13.4%,奔驰下降7%,奥迪下降10.9%。此举标志着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面临严重挑战,尤其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和技术配置。业内分析指出,这种降价策略可能是BBA品牌溢价神话终结的信号,尽管其技术积淀和全球布局仍为逆转局势的潜在优势。
小米汽车客服回应“退订60天冷静期”:系针对暂缓排产情况
近日,小米汽车因其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陷入退订风波。部分准车主表示由于车辆已停止生产,退款问题尚未解决。一些车主准备以“虚假宣传”起诉小米汽车。对此,小米汽车客服确认,如车主在60日内未沟通继续生产,则视为无提车意愿,并协商取消订单。此前,公司就该车型前舱盖功能宣传不准确公开致歉,并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及积分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