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程变革,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5月15日,广元市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围绕“推理意识”这一核心素养,开展了专题教学展示活动。本次展示课是由孙琳玲老师领衔,母丹、王碧芳、梁敏、陈连芝老师指导,昝婷婷和王亚波老师执教的磨课团队带来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经过现场抽签,昝婷婷老师有幸承担了本次执教任务。









课堂展示:实践感悟数学思想

课始,昝老师开门见山地以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借助导入视频有针对性让学生感知找次品的必要性。然后聚焦问题,从2个、3个螺丝中找次品初步建构基本模型(天平一次不仅只能称两份,而且可以通过推理称出第三份)。同时通过语言描述、图形演示、符号记录等方式,助力思维外显,让孩子思维可视化,清晰化。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的递进式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找次品方案,在操作、推理与辩论中总结最优策略,体会“三分法”的科学性。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用画图、文字等多元方式表达思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体验,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研讨交流:共话推理意识培养

授课活动后,母丹老师代表磨课团队对本课设计进行大单元结构分析,她从“单元主题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具体从单元整合到教材解读,从学习目标到教学结构图,从每一板块的设计到关键问题提出进行详细解读与分享,使与会老师们受益匪浅。





梁敏老师从教材、学情、磨课历程等方面进行分享,团队基于课标和目标,对真实的情境导入、化繁为简的思想渗透、三分法的科学性三方面反复修改,最终呈现了本节展示课。



通过随机抽签,朱小花、胡波老师分别对本堂课做出了评议,老师们对昝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充分肯定,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对比、质疑中掌握“一分为三”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提升了演绎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对一些教学细节改进,以及如何灵活处理临时生成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最后,数学教研组长刘砺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本节课聚焦核心素养——推理意识,通过一系列研讨交流,磨课团队对推理思想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刘老师还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对后续教研活动提出新要求与期望。





此次教研活动为构建“思维型课堂”提供了优秀范例。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研讨中凝聚共识,不仅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更收获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小数学人将继续以课例研究为抓手,深入探索数学学科育人路径,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真实成长,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一起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供 稿:王亚波

编 辑:董 彬

初 审:刘 砺

复 审:卢艳华

终 审:罗德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