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1976年,英国伦敦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个东方女人目光呆滞盯着白墙发呆。谁能想到,她曾是光芒四射的“东方赫本”?更没想到,她日后会绝地反击,涅槃重生!
1936年,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天津剧院后台化妆间的戏箱上,一个女孩呱呱坠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就叫她采芹吧。”
临时巡演的父亲——上海京剧名角、“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突然想到了这个名字。
周采芹的母亲则是上海滩首席名媛,赫赫有名的裘天宝银楼的三小姐裘丽琳。
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当年轰动上海滩——一个大家闺秀竟与戏子私奔。尽管周信芳在业界大名鼎鼎,却终究是权贵眼中上不了台面的戏子。
可裘丽琳却甘愿为爱放弃优渥生活,安心做周信芳的贤内助。
“要给戏子的孩子争口气! 不要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只指望着嫁妆。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一肚子的知识,这样你才能轻装前进,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母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周采芹的心里。而母亲的果敢、独立、坚强,也影响了周采芹的一生。
16岁那年,周采芹离别父母,前往英国求学,成为第一个去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的中国人。
然而,白人同学却傲慢地说:“你永远不会成功,西方人的舞台不会有一个东方人的面孔!”
倔强的周采芹却偏不信,凭借不懈努力,终于令人刮目相看。
1959年,一个穿旗袍的中国女孩风靡伦敦。她被誉为“东方赫本”,名字在伦敦西区的威尔士剧院灯箱广告上闪烁了整整两年,妆容、黑直发被英国女孩们争相模仿。
她就是凭借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火遍英国的周采芹。
1967年,她又参演《007之雷霆谷》,成功进军好莱坞,成为第一位亚裔面孔的007邦女郎。
她还拿下了电视演员协会最佳电视演员奖,演唱的英文歌连续两年占据亚洲排行榜首位。
“男有李小龙,女有周采芹”。那时的她,成为华人演员的骄傲。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场危机却悄悄来临。
上世纪70年代,周采芹将重心转向房产投资。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她一夜回到解放前:辛苦积攒的四栋房子化为乌有,演艺事业也陷入低谷。
40岁的她,从耀眼的明星变成了身无分文的流浪者。
当得知父母在特殊年代遭遇不幸而离世时,周采芹觉得世界轰然倒塌,“赖以生存的目标被永远夺走”。
承受不住重重打击的她精神崩溃、吞药自尽,被救起后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度过了浑浑噩噩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看见母亲的怀表在阳光下闪亮,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死去的妈妈在看着我,告诉我不应该白白浪费这个她精心创造和培育的生命。树干虽然被砍伤,但大树不能死。”
周采芹泪流满面,“富贵犹如草上霜”,过好每一天才对得起母亲,对得起自己,她决定重新开始。
这个曾经被万人簇拥的大明星奔赴美国,在弟弟的餐馆里做服务生,去保险公司做打字员,在哈佛做档案管理员。
她穿着3块钱的大衣和1块半的塑料靴子,在异国他乡踌躇独行、艰难维生。可即使身处低谷,她也坚持学习。
“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去学东西,相信总有一天能用得上!”
周采芹考取了塔夫茨大学的戏剧硕士。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她勤工俭学,拿着桶,把剧院椅子子一张张擦干净。
“学习时,心和脑子就不在苦的地方,因为心思全部集中到了学习上”。她坚信,表演是自己的全部,舞台是归宿,总有一天她要重回舞台。
毕业后,她入职剑桥剧社,薪水不高,却扎扎实实苦行僧般表演3年,用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认可。
1981年,受曹禺和金山先生的邀请,周采芹回到中央戏剧学院任教。
她一直记得当年父亲送她出国时说的话:“永远不要忘了你是一个中国人。”
回国后,她打破中戏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引入了解放创作天性的新理念,影响了许多演员,巩俐在中戏的老师就曾是周采芹的学生。
1993年,53岁的周采芹又重新迎来事业高峰。她与俞飞鸿、邬君梅、奚美娟一起出演的《喜福会》,成为第一部好莱坞全亚裔阵容的里程碑作品;
《艺伎回忆录》中,她与巩俐、章子怡、杨紫琼同台飙戏;
2001年,周采芹被授予了艾美奖终身成就奖。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涅槃重生!
从26岁起,周采芹就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不再结婚。
“我经历过两次短暂的婚姻,觉得婚姻没什么意思。”
周采芹的第一任丈夫是位英俊的华人富家子弟,第二位则是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可惜最后都无疾而终。
“一个女人要有学问、有本领,才能自由,随便哪里都能去。”此后,她决定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中。
即使已到耄耋之年,她依然活跃荧幕,在《惊天魔盗团2》中饰演周杰伦的奶奶;在《新红楼梦》中出演贾母一角。
80多岁时,她大方地谈起自己年龄:“如果说想做的事情都在手上,该领悟的道理都明白,该念叨的人群都清楚,那流失的胶原蛋白,都是我们给时光交的学费,衰老就是成长的勋章。”
银发里藏着自信,皱纹里满是豁达。
周采芹说:“我至今没有教会自己相信命运!”
60年代成为当红明星,40岁破产后做过打字员、服务员,60岁再度走红,80岁依然活跃在舞台,她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一个女人的自我成就!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