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最难的是什么?”5月19日下午,一场chill的城市治理Citywalk正在展开。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两周年之际,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嘉兴路街道党工委承办的“人民城市·共治共善共享”行走活动拉开帷幕。


活动通过“牢记嘱托——共叙环瑞虹美好生活”行走线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指示融入虹口社区街巷的治理实践中。此次活动采取互学互访的形式,邀请杨浦区基层理论宣讲员骨干来到虹口,在沉浸式的参观游览中感受“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社区工作最难的是调动人人参与!”行走的第一站,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泽林引导大家在瑞虹铭庭小区的智能垃圾厢房旁驻足。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中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瑞虹铭庭的智能垃圾厢房通过“听民声、依民意”的改造升级,让“邻避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可观可赏的社区景观。这一蜕变源于安丘居民区“小聚场”工作法,通过“聚达人、聚项目、聚资源”,孵化出“瑞邻社造”等在地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合伙人”与高品质综合街区形成“双向奔赴”。


第二站的“楼下坐坐”共享会客厅颠覆了传统议事场景,会客厅提供社区工坊、社区X空间、迷你剧场等多元空间,成了居民休憩社交的首选。这里既是收集民意的传感器,也是社区情感的链接纽带,更是社区认同的培养皿。在这里,居民们可以做“一日厅长”,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升社区的温度和活力。参观过程中,天虹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介绍了“五联工作法”,用兴趣社群链接情感、以空间改造激活参与、借项目共建深化认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知可感。


而后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则将大家的视野从居民区拓宽到街区层面。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这里时指出,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在确保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半径充分覆盖的前提下,这里发挥街区治理中的节点作用,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努力实现“功能多聚集、服务多下沉、群众少跑腿”,让街区治理具有传染力和黏性,展现了社区与街区在公共服务功能上的良好协调。


碳足迹计算、绿色生活实验……在最后一站上海碳秘馆中,参与者们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些交互体验,在场众人直观感受到“双碳”目标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社区到街区再到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人参与,它能将点滴之力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在润物无声中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参加活动的虹口区、杨浦区宣讲团代表表示,此次行走活动展现了虹口区为打造宜居、休闲、乐业社区做出的努力和创新,真正实现了居民和居委的双向奔赴。


上海市社联、虹口区委宣传部、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据悉,本次“人民城市·共治共善共享”行走活动是“理润申城”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之一。后续,市区合作打造的“理润虹口”品牌也将持续推出一系列形式创新的理论宣传活动。

记者:王欣竹

图片:区委宣传部

编辑:王欣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