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鲸在深海潜游,鲲鹏在云霄展翅。
运-20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它的问世就是空军的鲲鹏振翅,弥补了解放军一直以来的投送能力短板。
运-20之前,作为主力运输机的运-9,最大载重不过20吨,航程覆盖不了中国本土,而伊尔-76虽能补充部分急需,但其性能与数量都难堪大用,主要是货仓太窄,有些装备运不了。
这种短板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暴露得尤为明显,面对灾情,空军动用20余架运输机昼夜不停,但仍难满足救援需求,直到运-20的横空出世这种局面才彻底有了转机。
运-20最大载重66吨、航程超7800公里,使中国首次具备跨洲际投送能力。这几年胖妞可谓是满世界飞,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6架运-20组成战略运输编队,向武汉空投40余吨医疗物资,它还飞出国门向巴基斯坦运送疫苗。
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后,2架运-20搭载30吨救援物资直飞南太平洋,单机航程达1.2万公里,这在中国军用运输机领域属于首次。
这意味着什么呢?多架运-20组队,就能在48小时内将一个营级作战单位投送至全球大部分地区,而这就是威慑力,和平时期运送救援物资和救命良药,而战时就能运送枪炮弹药。
运-20借鉴了世界上其它运输机的优点,融合了我国军工人员的创新。
俄制伊尔-76的承载能力与美制C-17的气动优势在运-20上都能看到,它使用的悬臂式上单翼布局,翼展很大,能提供足够的升力。重点是货舱宽度,超过了4米,可以容纳一辆99A主战坦克,弥补了伊尔-76的不足。
更难能可贵的是,运-20在核心部件上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制造。涡扇-20发动机的研制仅用5年即告成功,其推力达13-16吨,虽没有多大改进,但是涵道比更大,油耗相比于老款降低了五分之一。
换装国产“大酒桶”后,运-20航程从7800公里提升至10000公里。其实推力这个指标对于运输机来说并不是越大越好,燃油经济性才是关键,还有就是发动机寿命可靠性要高。
我们现在从网上看到的运-20,很多还是用的老款发动机,也就是俄制D-30KP-2,也有用我国自产的涡扇-18。这两台其实是一种发动机,涡扇-18是俄制发动机的改进版。
运-20在高原上的表现也很好,起降过程十分丝滑和稳健,它的机身上复合材料应用比例占1/3,整机减重15%,零部件抗疲劳性能好。加上玻璃化座舱集成北斗导航终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能实现自控着陆,甚至不需要驾驶员操作就能自动泊机。这些技术突破,使得运-20的性能指标已接近美军“环球霸王” C-17的水平。
在实战应用中,运-20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任务能力。
2025年中埃“文明之鹰”联合训练中,运-20编队飞越8000公里抵达埃及,展示了中国空军的远程部署能力。在2023年南海实兵对抗演习中,运-20改装的空中加油型成功为歼-20完成高空加油,使第五代战机的作战半径延伸30%。这种“平台化设计、模块化升级”的理念,使运-20成为中国空军体系作战的核心节点。
未来,运-20的升级方向已清晰可见。在动力系统方面,涡扇-20会用到更先进的单晶涡轮叶片和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让油耗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维护间隔也可以延长。运-20上还会有相控阵雷达与红外搜索跟踪的集成系统,将赋予其全天候态势感知能力,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能自主进行任务规划,使燃油效率提升20%。
更值得关注的是,运-20或将搭载量子通信终端,实现与卫星、无人机的高速数据传输,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作战网络。
在任务拓展方面,运-20的潜力也很大。
它可以作为大型预警机平台,可搭载国产“丝路眼”预警雷达,实现100%国产化。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后,其硬管加油系统可同时为两架战机加油,加油速率提升50%。作为反潜巡逻机平台,其可携带国产新型反潜鱼雷和声呐浮标,巡航半径达3000公里,将有效填补中国海军远程反潜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