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5000吨军舰带来的震撼还未消散,现在又出现了和AIM-120相似的“国产中距空空导弹”,让已经老迈的米格-29,体验了一把挂载新空空导弹的感受。考虑到之前已经亮相的“大型预警机”,朝鲜半岛空中格局即将迎来剧变。
▲朝鲜展示的新式中距空空导弹
从外形上来看,这款新导弹和美制AIM-120相似,性能大概能接近早期的AIM-120C,和俄罗斯现在最强的R-77-1差不多(R-37M属于超远程拦截弹,过载和典型空空导弹有差距)。关键在于,这次米格-29不是简单地挂上新导弹,而是完成了空中发射,意味着载机和空空导弹完成了信息交互,这就很有意思了。作为80年代交付的基础版米格-29,其机载设备根本不足以支持,射程近百千米的先进空空导弹,分别来自两个国家的技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结合在一起的。
▲导弹发射的需求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印度雄心勃勃的国产“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原本是计划要搭载在所有战斗机上,彻底解决空空导弹来源复杂的问题。但从这次印巴空战来看,“阿斯特拉”还是只能挂在“光辉”身上,与其他机型的整合是一点都没有。国内早年外购的苏-30MKK,也是这几年对航电进行大幅调整后,才具备使用国产空空导弹的能力。朝鲜或许有发展空空导弹的能力,但和米格-29整合在一起,就超过其技术水平了,这次可以肯定有俄罗斯的参与。
▲印度苏-30MKI至今还是只能搭载俄制武器
由于伊尔-76发展的大型预警机,前不久也已经升空,这套远程空战体系框架,还真算是撑起来了。考虑到俄罗斯自己的水平也就那样,时间也比较紧张,背后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朝鲜本来就有心在这些领域发展,也通过种种办法取得了不少突破,但最核心的部分一直没有进展。与俄罗斯关系改善后,得到了一些技术支持,跨过了这个门槛。不过,现在距离真正成规模列装,恐怕还挺远。一方面,像中距空空导弹这种装备,首次研发、装备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需要长期磨合才能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朝鲜预警机也是像模像样
另一方面,朝鲜米格-29和伊尔-76数量非常有限,目前还不足以支持稳定运作。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对于这一点,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测——朝鲜将从俄罗斯采购现代化米格-29M,甚至是苏-57,后续逐渐谋求获得大型预警平台,转变成真正以预警机为核心,先进战斗机为触角,搭载中距空空导弹的作战体系。
▲苏-57不好说,但现代化的米格-29应该问题不大
此外,这次朝鲜还展示了,带有滑翔制导配件的机载炸弹。相比于令人惊讶的空空导弹,这款武器本身的技术含量要低不少,但对韩国的影响却一点也不低。毕竟新空空导弹再先进,距离美韩空军依然有很大差距,即使未来真的建起体系,也不可能面对F-35A占据上风。相比之下,制导炸弹对载机的要求低很多,拦截难度却不小,在双方距离有限的情况下,反而能对韩国造成更大的伤害。
▲韩国F-35A机队已经形成战斗力了
自从冷战结束后,朝鲜空中力量的发展就陷入停滞,这些年都没什么长进。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愈发紧密,后者出兵库尔斯克也得到了俄罗斯确认。借助这个机遇,朝鲜趁机从俄罗斯获得了不少先进技术,并着手重塑空中作战体系,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不过,技术突破和形成战斗力是两回事,能不能借助这个机会,实现整个军事工业体系的突破,而不是满足于少量尖端武器的测试,才真正关系到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