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2025年现代信息技术及部省业务协同培训班

在崇州市举办


来自农业农村部以及北京、四川、江西、湖南等多个省级农业农村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座谈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以数智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大咖”云集 技术赋能“三农”


培训会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小兵以“当前农业农村网信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题作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以“人工智能与智慧农林业”为题作专题报告。业内专家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农业灾害保险、抓住“三农”舆情新的主阵地、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政策解读及趋势展望、从DeepSeek基底模型到智慧农业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授课。

崇州“慧”种田 专家学者“算账”


实地参观环节,培训班学员先后到成都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四泓农事农业服务中心、大邑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实地学习以智慧农业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做法。


在成都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万茂土地股份合作社智慧育秧中心,“90后”新农人舒星宇向大家介绍新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合作社引进全自动育秧设备后,农户只需将空秧盘放在传送带上,设备便能自动完成覆土、洒水、播种、再次覆土的操作,整个过程仅需十几秒钟。一天就能够育秧1000亩,今年我们总共育秧面积是3万亩左右,在35天内就能完成,效率相比以往翻了一番。”

农业专家学者们仔细查看全自动育秧设备的运行过程,并就一些技术问题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



走到田间,各种“钢铁侠”吸引众多农业专家的目光,空中一台无人机正在高效作业,将一盘盘秧苗从智能育秧中心“搬”到田间,快若疾风。地里两台5G智能无人插秧机由工作人员将秧盘摆放好,设置好参数后,就开始了全程自动化作业,自动插秧、自动转弯、自动变速,行距和苗距精准掌控,误差不超过2厘米。

现场有专家当即算起了经济账,农忙时节的人工插秧熟手一天工资至少50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一台机器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完成了50个人的作业量,其中节约的成本相当可观。


据了解,崇州以“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截至目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超95%。2025年,崇州计划粮食种植面积48.2万亩,预计产量23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2万亩,水稻插秧工作预计在5月底基本完成。

记者|邓磊

编辑|余霞 周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