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蔬菜为何不被认可?我国从印度引进一种长得像蛇的瓜,亩产可达5吨,奈何几十年来一直发展不起来。

产量丰富,适应性强,口味甘甜,营养价值丰富等等这些特点怎么看都是能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但鲜少有人知道的一点是,这个瓜有一个让人难以接近的致命弱点。

这个瓜在我国算是相当小众的植物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但是这个瓜却在曾经的某段时间,给特定的人群带来了一段专属回忆。

那是在70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不好过,很多农民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顿荤腥,就算是普通的粮食和菜也紧缺得很。

那会儿大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填饱肚子,什么好种产量大就种什么,于是,农业专家发现了在东南亚十分受欢迎的蛇瓜。

瓜如其名,它们长得很像蛇,在藤蔓上常常垂下,冷不丁看到,还真有不少人会弄错。

可当时为了填饱肚子,大家那里还会介意这个,纷纷买了种子,开始大量种植,农民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因为,蛇瓜实在不挑环境。

它们唯独对水的要求多了一点,但这也没什么,只要不闹旱灾,很多地区,小河里的水管够。



那会儿,只要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农民都能吃的不亦乐乎,所以,也曾了那一代人的专属回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转好,很多人看到这种瓜的外形,就已经完全没有了享用的兴趣。

偶尔有一些人“猎奇”,抱着好奇的心态想要尝试一下,也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感慨:“那玩意儿太苦,根本不像是能吃的植物”。

“腥得很,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根本吃不下去。”

的确,腥味重就是这种瓜的一大缺点,但很多瓜农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生瓜味道确实大,但做得好反而味道甘甜。”

如今大家可供选择的品种多了之后,这种有着明显弊端,又没有明显味道优势的瓜,反而成了人们不愿买单的那一种。

如果很多人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好吃的,那么下一次见到,人们就不会买了。

慢慢的,蛇瓜的市场就越来越闭塞,本来因为受众小,很多人会直接忽视,后来,一次性买卖做得多了,连愿意尝试的人都没有了,唯独“情怀”二字,可以让这些瓜有三两买客。



因此,现在的菜市场压根就看不到这种蔬菜了,不仅因为没有人买,还因为它们的味道重,会影响摊主的其它生意。

后来,这种蔬菜慢慢以观赏性为主,只是,很多人根本欣赏不来,看到这棚下,密密麻麻、一米多长、弯曲变形又随风而动的蛇瓜,很多人都避之不及。

不为别的,就是一种生理性的害怕,偶尔有些胆子大的,也可能会被它们自带的腥味给劝退。

孩子们看到这种植物,都是直接破坏,以此取乐的,可想而知,这种蛇瓜有多不受欢迎了。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瓜对通便、去湿热有奇效,而且,吃这种瓜,肠道里的寄生虫都无所遁形了呢。

有人虽然不爱吃,但还是会在身体不适的时候,选择用它们进行食补,值得一提的是,种植蛇瓜的性价比很高,因为,它们的果实和根茎都是可以入口的。

也有人会用这种植物也做饲料,毕竟产量丰富易生存,的确比种植其他东西更有优势。

曾经,农学专家为了让这种瓜得到推广,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但终究没有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所以,如今除了山东青岛意外,几乎别的地方已经见不到了。

不知道青岛人对这种蛇瓜的喜爱程度怎么样呢?



信息来源:扬州发布:【扬州中草药故事】蛇瓜瓜名如其形:果做美食,种子入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