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某些领先行业里的出口设备只配了中文的说明书,老外要想看懂就只能自己去翻译,如果中国技术迭代与国外的进程继续拉大,那很可能会出现国外新词创造速度跟不上中国技术发展的情况。



中国近代落后导致我们失了先机,但随着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也会逐渐拿回话语权,其中语言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谁掌握了先进生产力,谁就能有更大的话语权。

当然英语的造词方式早就被很多人吐槽了,比如中文里的葡萄、葡萄干和葡萄酒都是关联的,但放到英文里就各是各的,一点关联都没有,有点新玩意英文就得造词,比如电脑这个词造出来既跟电无关也跟脑无关。

这种造词方式导致英文在不同行业中会产生巨大的鸿沟,比如医疗行业和船舶制造,都有各自的英语要学习,而且单词量又大单词又长,想跨到法律、电力等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用词根词缀来造词的方法太落后了。



中文也就是入门看起来很难,一旦熟悉了之后用起来比英语方便很多,当然汉语一下子替代英语也是不现实的,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方交流会越来越多,中文的表达方式倒是最有可能替换掉英文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人山人海就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像“long time no see”这种表达方式已经被英语接纳了,“you see see”这种实际上就是把英文拆散了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重组。

比如星期八在英语里就没这个词,但是如果改成“week one、week two”这种方式表达那星期八就是“week eight”,一旦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时间久了之后很多单词逐渐就不用了,中文原来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各种颜色的马在中文里都有不同的字,但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



汉语的包容性特别强,中文成为未来统一世界的文字,有天然的合理性,而且我们的文字是表意的,全世界统一使用汉字,不一定非得说汉语,也不怕你读音流变,因为是分离的。

我们现在用普通话,但以前朝代的官方语言未必是普通话,但是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都是一致的,未来都用中文的话,英语就改造成为一种方言就好了,还有德语、俄语这些都可以跟着变。

说到底就是看国力,未来唯我独尊了,那你要来学技术可不就得懂中文嘛,到时候自然就会慢慢普及的,中文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