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要办理什么业务?……哦,您讲客家话是吗?我也会客家话,我们慢慢讲。”近日,在福田区福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用流利的客家话与前来咨询的蓝女士沟通。
▲工作人员与前来咨询的市民沟通。 受访单位供图
熟悉的乡音,消除了沟通中的“疙瘩”。蓝女士有些惊喜:“我平时讲客家话,普通话说得不好,工作人员主动跟我讲客家话,感觉好亲切。”
据了解,福田是深圳中心城区,语言文化多元。其中,福田街道毗邻口岸,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和外来人口占比较高。数据显示,辖区内现有常住港澳台居民近3万人,其中香港居民约28000人,以粤语为主要语言,也有不少居民习惯使用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在政务办事中存在语言障碍。
针对群众的多样化语言服务需求,福田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特别设立了“乡音服务窗口”,提供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及英语服务,“乡音窗口”服务覆盖导引、填写、办理全过程,显著提高了办事效率。
“乡音服务窗口”设立后,很快就成为人气窗口,也成了福田政务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语言无障碍’入手优化服务细节,把小事做实,把细节做精,让大家在这里不仅能办成事,更能感受到尊重与温度。”福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翌表示。
“乡音服务窗口”的设立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它不仅打破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达,更体现出政务服务的人文关怀。”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雷鸣表示,用群众熟悉的乡音提供政务服务,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是城市治理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政务服务精细化的真实写照。
这一贴心“小操作”在社交平台引发热烈反响。不少市民在“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自己在“乡音窗口”的办事体验视频,相关话题点赞、转发量短时间内就过万。
图源网络
据悉,福田街道将进一步拓宽乡音服务覆盖面,结合智能化手段,持续创新政务服务。
深晚快评:
小窗口也能做出大文章
不会普通话也不怕,在这里说家乡话就能把事办妥了。方寸窗口间,亲切乡音传递着政务服务的温度。
便民服务,就是要“接地气、贴需求”。办事效率快不快、办事体验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顺不顺。
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方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纽带。一句熟悉的乡音,不仅能消除“听不懂、说不明”的沟通障碍,还能瞬间拉近彼此距离,让政策解释更入心、办事体验更“有感”。
“乡音窗口”的创新实践,生动说明在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方面,创新的空间依然广阔;只要设身处地为办事群众着想,小窗口也能做出便民“大文章”。
采写丨深圳晚报记者 雷海燕、温琼
编辑 | 林煜丽
审读 | 伊诺
二审 | 陆楚一
三审 | 蔡志军
深圳晚报将随机抽取幸运粉丝
每人送出2025文博会
VR影院门票2张
1、进入深圳晚报微信公众号;
2、点击“发消息”进入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VR影院”,获取链接参与抽奖。
开奖时间:5月21日(周三)12:00
送票场次:
一等奖:5月24~25日(周末场次)
二等奖:5月22~23日(工作日场次)
演出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4D01展台
注意事项:
1、进入抽奖小程序会有一个5秒的开屏广告,请勿点击!请勿点击!请勿点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本门票为赠票,严禁转卖交易;
3、请中奖粉丝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领奖信息,如发现填写信息未至现场兑票,或将进入深晚福利黑名单。如果已被登记入深晚福利黑名单,中奖则视为无效;
4、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深圳晚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