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宽宽
我对人生总是全力以赴,试图读懂隐含的义理。因为如此脾性,才有《长夏记》这本书。除了二十出头开始的写作,持续二十年以上的另一件事,就只有在这段感情关系中的探索。我所得些许对世界与自我的理解,大多由这两件事推动、造就。它们塑造了今天的我。
《长夏记》
宽宽 著
乐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从2020年夏天开始,2021年秋天写完。其间屡屡停笔,几次无以为继。因外部世界巨变,亲见历史发展的拐点;加之我个人生活,处于学医几年后跟临床的阶段。每日从家到医馆来来回回,所见尽是人之病痛,使我常常心情黯然。二十几岁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屑,仍有些许残留至今,觉得一本关于爱情的书,于人生来讲,实在太轻浮。
然而,见多了无常,又想若有一天我缠绵病榻,最想留给女儿的,好像也只是这样一本人生记录。里面有她的来路,和我的领悟——关于陪伴、持守、纠葛与成全。虽然它呈现在,世上最普通平凡的两个人之间。人与人最温暖久长的关系,她的父母拥有过,写下来,期望她能延续对情义的信心与恒心。
二十年,我们在一己的生命中探索,由叔本华的“意欲”出发,到回归君子的“克己修身”,终于获得安顿。孔子言“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寄望弟子做“有恒者”,非有恒产,是有恒心。因有恒心,才能在即便庸常的生活中亦全力以赴,在边思边行中沉淀所得。
我将思与行的过程,原模原样写下,没什么大风大浪,但远比不曾体验的人所想象的,难熬得多,也有趣得多。
犹如在时空的巨幕下撕开一角,时而又像做穿越旅行。做完这样的梳理,我在回忆时,不再苛责自己和他人。慢慢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有些经历,在后来漫长的时光里,如何影响我的人生;看清自己倾向于怎样行事,又是否真正成长。
所有在时空角落的窥探与领悟,帮助如我这样一个渺小的人,接近伟大的天理与本性。
我和他获得的,是作为世间普通而渺小的一对夫妻,以自己的人生路,一步步验证《会饮篇》中“爱的阶梯”。两个人相爱,最后要攀爬的那级台阶,是生长出美德。我和他正站在这级阶梯下,试图仰望上面的风景。
在一起第二十一年的生日,他画了一幅画做礼物——面朝莽莽苍苍的森林,一个人拄着杖,脚下一条小路,通至森林深处,题识只一个“行”字。让我想到李白那句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倒正像人到中年的隐喻,也是前路的写照——持志笃行,以求日新,则近道矣。
他的四十岁生日,要求兑现数年前在北京时,我允诺的“四十岁生日礼物”。于是买了一辆摩托车送他。从此,楼下时不时响起发动机的轰鸣。他意气风发的样子,总使我想起属于我们的青春。没有蹉跎过岁月,也不曾亏欠过彼此。像两棵树一样,只是生长。
(作者为作家,中国美学研究者,中医针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