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裳马靠鞍,一看到这本《越过人间山水长》的封面,我便爱上了。上面还印着一句话:“真正的治愈从不在远方,而在晾晒往事的屋檐下。”



是呀,我便是个爱思旧、常常回忆往事的主,不管过去是酸甜苦辣咸,我都能品出心中那股不舍和怀念。而且,我爱史铁生笔下的不屈,也爱鲁迅文字间的风骨。

而这本作品集《越过人间山水长》,精选了史铁生、鲁迅、汪曾祺等十余位文学大家50余篇散文名篇,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

书名也蛮有意思,或许是让我们学会放下,去看人间,山河远阔,去过有趣的人生,去走过人山人海,去览遍山河湖海,去越过人间山水长。



开篇便是史铁生的《合欢树》。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当我翻阅到史铁生母亲的这句话时,不由得泪目了。

为了让史铁生重拾信心,母亲到处去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史铁生去看电影,像过去给他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就是因为史铁生一心只想着写小说,认为写作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他的母亲便义无反顾。

我不由得感叹,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然而当史铁生三十岁时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经长眠地下,无法分享喜悦。那可是母亲与他一并种下的希望呀!

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史铁生也不愿去了,生怕睹物思亲。然而邻居的一番话让他重燃希望:“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他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是母亲在路边随手挖出来的误以为是“含羞草”的合欢树,即便种了两年时间也没有再发芽,母亲仍满怀希望,第三年竟长出了鸭子,并移植到院子里,她认为这是好兆头,便时常去侍弄它。



史铁生这次想进入小院儿,却物是人非,他已经无法把车子摇进去了。他问了问院子里的人,都说那棵合欢树如今茂盛得很,年年都开花,都长到房子那般高了。那合欢树带着母亲的希望茁壮成长,那么,长眠于地下的母亲,同样也希望他能够活下去吧。

母爱,于文人笔下幻化万千。老舍赞母爱似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托举生命;罗曼・罗兰喻母爱为寒夜中不灭的火焰,燃亮希望;雨果书母爱如静谧港湾,以温柔臂弯为子女遮风挡雨。而史铁生,将母爱系于那顽强的合欢树,借其不屈萌芽,破命运困局,显母之期许:愿子如树,无畏风雨,茁壮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邱兵在散文集《越过山丘》中回忆起母亲的情节。当时作者在美国,未能回国照顾生病的母亲,只能时不时通过视频通话,来分享瓦尔登湖的美景,而那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为了给母亲留下一个期待,作者承诺等冬雪飘零之时,瓦尔登湖冰封之际,再给母亲进行现场直播。

然而,当漫天的鹅毛大雪在瓦尔德湖面上纷纷扬扬时,作者却只能与长眠地下的母亲单向通话。“子欲养而亲不待”,邱兵在书中感叹道:“生命的旅途中,我曾经一直以为,母亲和我会有一个漫长的告别,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去陪伴、去倾诉、去感恩,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是呀,我们常常以为时间充裕,却忽略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而邱兵对于生与死的深刻描写,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越过人间山水长》还未看完,但第一篇文章便让我的情绪起伏,久久未能平息。我合上这本浸透墨香的书,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二十年前,我也曾这般跑过合欢树投下的碎影。原来我们穷尽一生穿越的山海,不过是沿着母亲目光织就的经纬,在人间烟火里画一个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