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王义卓)“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青年作家宋鸿雁最新散文集《雁翔长安》首发暨签售仪式于2025年5月18日下午,在灞河之滨的西安阅读新地标——长安书院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由未央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未央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未央区作家协会、未央区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协会、长安书院承办。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作家陈长吟、朱鸿、张艳茜、孔明与作者进行对谈。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亚嘉女士及本书策划编辑彭莘等百余人出席活动。


活动开始后,王亚嘉副总代表陕西人民出版社致辞。她首先向作者表达了祝贺,并对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半亩”品牌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半亩”发掘了一批又一批陕西地区的优秀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协助了无数创作者在文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芬芳。宋鸿雁女士的这本《雁翔长安》是“半亩”品牌今年最新推出的一部散文精品力作,出版社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这本书的出版,是作者以文字书写的方式对一座城市的深情告白,也是陕西出版人对长安文化的一次躬身致敬。未来,希望能够继续以书为媒介,连接优质作者、优秀运营团队,同心协力,打造出更多精品图书,服务好广大读者朋友。


“名家对谈”环节,由张艳茜女士主持。各位嘉宾肯定了这本书的文学价值。陈长吟先生称赞了书籍的设计和排版,认为一本好书是美味佳肴,而《雁翔长安》的编排正是这样的美味。朱鸿先生的发言先抑后扬,首先指出本书在篇章的编排上尚有可以完善之处,随后归纳了本书具备的五个特点,并就散文本身和散文写作进行阐发,表达了散文是“兼容了审美性、情感表现、智慧之光、人格意象于一体”的观点。孔明先生提出,本书作者的个人成长与文学上的成长是同步的,她与他人的交往总是带着文学的眼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转化成笔下的文字,散文的“无用”就是“有用”。本书策划编辑彭莘提出,在当下,碎片化的阅读、人工智能的投喂,都无法模拟纸质图书的心跳和温度,希望大家对作家、对图书抱有信心。


在作者与读者互动环节,宋鸿雁女士就书名的寓意、自身的创作经历、写作是否辛苦、如何平衡创作和业余生活、本书与其“青春”系列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有何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她指出,散文创作源于热爱,文学成就没有捷径,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文学创作,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分别给读者朋友带来实用的知识和审美的享受。

活动后半程,本书作者向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未央区图书馆爱心捐赠图书《雁翔长安》;陕西煜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和未央区关工委向空港第一学校、玄武路小学爱心捐赠图书《雁翔长安》;未央区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协会、未央区数据和行政审批服务局、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分别向雁南小学、沣东新城第四小学、五味十字小学爱心捐赠图书《雁翔长安》。

活动期间,主持人等还深情朗诵了《雁翔长安》里的精彩篇章《未央 未央》和《大明宫美人》。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大家沉浸在浓浓书香之中,共同分享书籍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感染力。

对谈嘉宾介绍:

陈长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曾任《美文》杂志副主编,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人。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作品近千万字,出版文学专著二十余部,有百余篇作品被选入散文排行榜、精选集和相关教材。

朱鸿,长安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30余部散文集行世,具代表性的有思想求索类散文集《夹缝中的历史》、文化表现类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心灵倾诉类散文集《吾情若蓝》和长安叙述作品《朱鸿长安文化书系》。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版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首届陕西图书奖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张艳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路遥传》《远去的时光》《城墙根下》《从左岸到右岸》《貂蝉》《和亲之路——从长安出发》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和转载。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学编辑奖、柳青文学奖等。

孔明,编审,知名散文作家、职业图书编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微信公众号“孔明散文”。陕西人民出版社原编辑部主任,著有《红炉白雪》《书中最相思》《我岭上》等多部散文作品集,策划出版《全唐五代诗》《陕西文学六十年》《贾平凹文集》《长安文心》等大型丛书项目。


《雁翔长安》

作者:宋鸿雁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