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近期,国际政坛上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愿意飞到北京,与中方就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进行面对面会谈,并强调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这一表态看似突然,实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多重因素。
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当下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困局。自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以来,美国经济不仅未如预期般实现“再次伟大”,反而陷入诸多困境。数据显示,2025年4月,美国对华出口暴跌21%,国内通胀飙升,零售巨头们纷纷叫苦不迭,直呼“商品短缺、价格飞涨”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问题愈发严峻,6月将有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而中国却在加速抛售美债,英国虽被迫接盘成为“第二大债主”,但也难以填补美债这个巨大的黑洞。即便特朗普从中东三国狂揽2万亿美元订单,波音飞机和芯片出口带来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解决美债危机。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和资金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美国企业的商品销售受阻;没有中国资金购买美债,美国金融体系随时可能面临雪崩,这是特朗普急于缓和与中国关系,甚至不惜亲自访华的重要经济原因。
在资源领域,稀土成为中美博弈中的关键一环。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而稀土对于美国军工等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每架F - 35战机就需400公斤稀土。2025年4月,中国对7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让美国进口成本暴涨3倍,走私渠道也被彻底斩断,美国军工已濒临断供。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试图以“降关税”换中国“暂停非关税措施”,但中方巧妙回避稀土松绑承诺,牢牢握住这一关键谈判筹码。美国在稀土领域被中国“卡脖子”,这也促使特朗普希望通过访华,在稀土供应问题上寻求转机。
从政治角度而言,特朗普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2026年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他的支持率却已跌到80年来同期最低,共和党内部对他也是骂声一片。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急需做出政绩来挽回局面。而改善中美关系,达成经贸合作协议,既能安抚美国商界,又能在选民面前展示自己“能搞定中国”的能力,从而提升支持率,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国际局势方面,美国也是四面楚歌。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美国投入数千亿美元,泽连斯基还不断索要援助,让美国不堪重负;中东地区,伊朗核问题谈判刚有眉目,沙特、阿联酋又在安全和经济问题上对美国施压,要求其“二选一” 。美国若想腾出手来处理这些国际难题,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特朗普的访华意愿能否实现,中美关系能否真正缓和,还充满不确定性。美国一边想与中国缓和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一边却又在台湾问题、高科技领域遏制中国发展,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注定谈判不会一帆风顺。而且,特朗普个人的谈判风格和过往反复无常的行为,也让中方在考量是否接受其访华时多了几分谨慎。
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利益,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特朗普访华若能摒弃霸权思维,拿出真正的合作诚意,或许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转机;否则,这场访华之行很可能只是一场徒劳,中美之间的博弈仍将持续。
责编: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