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重庆某军事指挥部。蒋介石和何应钦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对日反攻计划。他们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日军和国军的部署。两人神情凝重,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役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战争进入尾声,国军和日军都在为最后一战做准备

二战已接近尾声,但日本仍有700多万正规军,扬言要"一亿玉碎"。美国制定了"奥林匹亚"计划,准备付出100万人伤亡的代价攻占日本本土。与此同时,苏联也准备出兵东北,国军则计划在关内展开大反攻。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意外。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后,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让国军的反攻计划成了泡影。这个戏剧性的转折,也让许多历史学者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国军真的在1945年发动反攻,他们能否击败岗村率领的关内百万日军?

国军换装美械,实力大增,蠢蠢欲动

1945年初,国军的实力可谓今非昔比。在美国中将魏德迈的协调下,中美两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名叫"阿尔法"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要把国军全面武装成"美械军"。



原本美国总统罗斯福承诺给国军90个美军步兵师的装备,但魏德迈觉得有点太多了,就把数量调整成了39个。就这样,国军的美械化和半美械化部队诞生了。

这支焕然一新的国军,包括新1军、新6军在内,共有13个军,编成39个师,总兵力约50万人。这些部队被称为"阿尔法军"。每个军下辖3个步兵师,还配备了3个75毫米榴弹炮营和1个105毫米重榴弹炮营。这样的火力配置,已经超过了当时日军在关内的精锐师团。

国军的这次大换装,可不是小打小闹。这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成了蒋介石手中的王牌,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反攻充满信心。

双方摩拳擦掌,各自制定作战计划



有了这支强大的新军,国军自然是跃跃欲试。在重庆,以何应钦为首的军令部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作战计划,名叫《中国陆军作战计划大纲》。

这个计划可不简单,它是要和美军的行动紧密配合的。按照计划,国军要先在华南地区打开局面。然后在1946年,配合已经在日本本土作战的美军,从西北到西南展开全线反攻。

国军的主要任务是掩护10个美军师从东南沿海登陆。美军计划在1946年3月登陆温州和抚州,9月再登陆上海。国军和美军要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给日军致命一击。

具体来说,胡宗南将率领西北的第一战区、第二战区,兵力达70多万,向华北的日军发起进攻。6战区和9战区的国军(主要是阿尔法部队)则从两湖地区出发,向华中和华东进攻,目标是收复长沙和武汉。华南的中美联军则要向东北推进,与华中的国军汇合,一起把日军往北赶。最后,再配合苏联红军,把关内和东北的日军全部包围歼灭。



这个计划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别忘了,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应对计划。

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岗村宁次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制定了一个名为《总决战计划》的作战方案。这个计划同样分为三步:

第一步,日军预料到美军会在华南登陆(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情报工作做得还挺到位),所以他们打算先毁掉桂林和广州,然后一路北撤到衡阳。在那里,他们会和盟军打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然后继续有序北撤。

在华东,日军准备和美军登陆部队死磕到底。他们打算把上海、南京和杭州变成焦土,在这里和美军同归于尽,顺便把江南的精华地区和城市全部夷为平地。这招够狠的,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第二步,日军准备从华东和华中撤退到黄泛区。他们打算在徐州、鲁南和河南地区和盟军打几场大仗,重点是要死守华北地区,为关内日军撤退到东北争取时间。

第三步,日军要在东北和从日本本土、朝鲜撤退过来的部队会合,在那里和盟军打最后一战。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两边的计划都挺周密的?但是,纸上谈兵和实战是两回事。真要打起来,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假如开战,双方实力对比如何?



现在,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如果这场大战真的打响了,双方的胜算到底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军这边。经过美国的武器援助,国军的实力确实大大增强了。那13个美械化的军,每个军都配备了足以压制日军的火力。光是火炮数量,就比日军多出好几倍。再加上美国提供的先进通讯设备,国军的指挥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是,国军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装备是好了,但是士兵们对这些新武器还不够熟悉。你想啊,从用老旧的中正式步枪突然换成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从推着轮子跑的老炮突然换成了能快速机动的美式榴弹炮,这需要时间适应的。再说了,国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就算有了好武器,子弹炮弹跟不上也是白搭。

再来看看日军。虽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节节败退,但是他们在中国的陆军还是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特别是他们的指挥官们,经过多年实战,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再加上日本军队一向以顽强著称,他们的"玉碎"精神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日军也有自己的软肋。首先,他们的补给线已经被盟军的轰炸严重破坏。很多重要的军需物资根本运不到前线。其次,随着战争的进行,日军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很多新补充的士兵都是些半吊子。最后,别忘了日本还要应对美国可能的本土登陆,不可能把所有精锐都派到中国来。

如果真的开战,战局很可能是这样的:

开战初期,国军可能会占据上风。新式武器带来的火力优势,再加上美军的空中支援,足以让日军吃个大亏。但是,随着战事推进,问题就来了。

首先,国军的后勤压力会越来越大。要知道,美式武器可是很能吃子弹的。国军的补给能力能不能跟上前线的消耗,这是个大问题。



其次,日军肯定会采取他们惯用的"以空间换时间"战术。他们会且战且退,在撤退的过程中破坏交通设施,烧毁粮仓,破坏水源。这样一来,国军推进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再者,别忘了日军最擅长的就是固守坚城。像徐州、开封这样的大城市,日军肯定会重兵防守。国军想要拿下这些城市,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打不下来的。

最后,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共产党的军队。他们会不会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他们突然插一脚,局势可就更复杂了。

,如果这场大战真的打响,恐怕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国军想要彻底击败日军,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打不下来的。而过程中,双方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历史总是充满了"如果"。如果国军真的在1945年发动了全面反攻,如果日本没有那么快投降,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无论是国军还是日军,在这场假设的大战中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最终遭殃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与其去猜测"如果"会怎样,不如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毕竟,和平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