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实践成效,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和《经开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日前,天津经开区联合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安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开展跨行业、跨区域互查互学互看活动。

活动以标准化互查、数字化互鉴、协同化互促为主线,聚焦班组安全建设与精益管理,一线班组长全程参与,实操与经验共享,为不同领域企业安全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标准筑基:一线班组实践经验共享

一汽-大众班组长以“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向利安隆团队展示了跨行业安全管理“一汽大众方案”。


安全职责明晰化

一汽-大众制定《安全职责》文件,明确班组长、安全员、操作工三级安全责任,通过钉钉系统实现线上维护与动态更新,确保责任到人。现场目视化展示《安全绿十字日历》,每日更新安全检查状态,形成“检查—整改—验收”闭环机制。

生产作业标准化

一汽-大众班组长以“操作流程可视化”为核心,牵头编制危化品存储、设备巡检、泄漏处置等200余项标准化操作卡。该模式已全面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高风险作业场景,显著降低误操作风险。

类比排查精准化

安全工程师构建事故致因模型,对同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场景化重构,结合设备及人员演示再现事故演化过程。组织跨职能团队开展沉浸式原因剖析与对策推演,建立“历史风险映射—现存隐患比对—防控策略迭代”的闭环机制,使同类隐患识别效率提升40%,形成可迁移的风险防控范式,大大提升事故排查的针对性。

应急演练实战化

班组长带领团队开展班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演练,结合班组实际风险(如弹簧夹弹飞伤人、托盘扎伤等),明确疏散路线、急救措施等关键步骤,演练过程时刻与实战保持一致,实时记录员工应急响应动作时间,生成个人能力评估报告并针对性提升薄弱环节。

参与交流的利安隆班组长纷纷表示,一汽-大众作为机械行业,班组将标准化流程转化为可量化的操作指南,为危化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风险防控样本。

数字赋能:安全员与班组长“双轮驱动”

基于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及国际管理体系(ISO、PSM、双控)要求,利安隆与一汽-大众深度融合行业经验,分别构建适配自身的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利安隆创建EHS双本质管理体系,一汽-大众创建EPM安全管理体系



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交流现场,双方重点演示了数字化平台在基层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利安隆采用双本质数字化平台:集成风险预警、培训考核等功能。例如,班组长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本班组设备运行状态,系统自动推送巡检提醒;安全员利用大数据分析高频隐患点,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一汽-大众采用EPM数字化平台:聚焦危险作业全流程管控,通过入厂审批自动化、作业监控可视化、验收追溯电子化三大模块联动,实现危险作业审批时效提升200%,年均节约工时超5600小时,安全管理效率倍增。

机制创新:破解安全管理“最后一米”

此次交流活动聚焦“全员安全意识及执行力”提升,两家公司分享两大创新机制:

利安隆展示“我的5米安全属地”机制:由安全员牵头培训,班组长及班组员工通过“隐患随手拍”“改善提案”等形式提报属地范围之外发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公司根据提报情况每月进行奖励。2024年,该机制推动员工自主排查属地外隐患382项,形成“安全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文化氛围。

一汽-大众展示“安全伙伴计划”机制:班组长与安全员跨班组结对,通过“师徒帮带”“交叉互查”等方式提升新员工安全能力,同时安全员与班组长深度绑定,安全员对集团或政府部门下发的检查表进行筛选与分工,为一线班组检查减负,从领导力及文化认同两方面彻底解决安全管理“上热、中温、下冷”的“最后一米”问题。

此次互查互学互看活动,是对3月13日利安隆赴一汽-大众开展“结对互查互学互看”活动的再次深化,进一步加强了区域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天津经开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班组长安全沙龙”、互派技术骨干参与隐患排查、人才培育机制交流、深化体验式安全培训等更大范围的安全共建活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区域企业深化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协会引导、企业自主、行业互动”为原则,加速构建安全共建的新格局,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