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溧水区柘塘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正式启用,将传统育秧从“露天田头”搬进“智能工厂”,以科技创新助力粮食稳产增收,一起探访这座现代农业新地标。

  溧水区柘塘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位于柘塘街道柘塘社区。在这座5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全自动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精准抓取秧盘,依次完成基质铺填、精量播种、淋水、覆土等一系列工序。不到30秒钟,一盘均匀密实的秧盘便呈现在眼前。



  随后,码放整齐的秧盘进入暗化催芽室,在28℃~32℃、湿度85%~95%的恒温恒湿环境中培育48小时,稻种萌发新芽后,通过运输车和传送带直接移栽至大田,大幅缩短了育秧周期。





  “工厂化育秧出芽率超95%,三条生产线全开日产能达3万盘,单线效率是人工的1.25倍,人力成本减少三分之二。”中心技术负责人赵健用数据展示了智能育秧的核心优势。不仅如此,智能育秧还能解决出苗率低、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实现22至25天的快速出苗移栽,让每一颗种子都赢在起跑线上。



  去年,溧水区柘塘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启动建设,配备浸种催芽区、育苗播种线、数字化管理平台等设施。工厂全年满负荷运转可提供3万亩机插秧苗和1万亩油菜苗。目前,中心已承接2万亩订单,预计1个月内完成全部育秧任务。“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粳稻亩产在1200斤以上,杂交稻在1300斤以上。 ”赵健补充道。



  育秧中心还配备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全程记录自有基地秧苗20天生长期数据,形成可追溯的电子档案,为科学田管提供有力据支持。



  编后话:

  藏技于田,兴农于实。从智能工厂到田间地头,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溧水这场“家门口”的智慧播种,不仅让乡亲们看到快繁移栽的速度和效率,更用良种优苗的技术和底气,为乡村振兴写下“溧水注脚”。科技赋能农业,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当一粒粒“赢在起跑线上”的种子扎根沃土,一个个稳产增收的答案已提前写进金色的秋天里。

记者 | 韦蒋

素材来源 |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