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在克什米尔空战中能吊打法国阵风,这已经让西方军迷圈炸了锅。如果把主角换成歼-20,那场面可能直接变成科幻片——整个空战体系都会被改写,甚至可能重塑现代战争的规则。以下是三点必然引发的“翻天覆地”:
一、隐身杀戮:阵风连影子都摸不着
歼-20的隐身设计堪称“黑科技”,菱形机头、倾斜垂尾和吸波涂层让它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1平方米,相当于足球场里找一粒芝麻。相比之下,阵风虽然优化了S形进气道,但外挂导弹时雷达反射面积飙升至1平方米,在歼-20的相控阵雷达面前就像举着荧光棒裸奔。这意味着歼-20能在200公里外锁定阵风,而阵风雷达170公里的探测距离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像带着近视眼镜的拳击手,还没看清对手就被KO了。
二、体系碾压:空战“开全图”暴打“单机玩家”
歼-10C的胜利已经证明战场网络化的可怕:预警机实时定位、防空导弹逼走位、歼-10C远程狙杀,三步走就把印度空军打懵。换成歼-20后,这套体系直接升级为“太空级侦察+AI决策”。比如珠海航展曝光的“忠诚僚机”战术,歼-20带着无人机群冲锋,既能用无人机当诱饵骗导弹,又能让无人机替自己发射霹雳-15,全程躲在暗处遥控战场。而印度空军至今还在用美法俄混搭的“拼装车”数据链,阵风连队友位置都收不到,纯纯的“单排孤儿”。
三、战略威慑:五代机改写边境规则
2020年中印边境对峙时,印度前空军参谋长鼓吹“4架阵风吓退20架歼-20”,现在看简直是黑色幽默。现实中,歼-20的作战半径覆盖印度全境,若部署高原机场,配合霹雳-15的200公里射程,能把印度战机堵在家门口击落。更可怕的是,歼-20还能玩“斩首行动”——利用隐身突袭印军预警机和加油机,瘫痪整个空中指挥链。这种降维打击会让印度花88亿美元买的阵风瞬间沦为“机场保卫者”。
歼-10C吊打阵风只是开胃菜,换成歼-20等于把空战从“冷兵器对砍”变成“激光制导”。西方媒体现在最怕的不是歼-20有多强,而是中国军工的迭代速度——当他们在讨论“阵风如何对抗歼-20”时,中国已经在测试六代机了。这场技术代差的碾压,恐怕会让某些国家彻底失去“空中做梦”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