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绕印度所掌握的霹雳-15E残骸这一事件上,出现了诸多令人感到荒诞且可笑的事情之后,外界一直担忧的情况终究还是发生了。根据印度方面的消息来源称,“五眼情报联盟”以及日本、法国,都对霹雳-15E残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正在寻求与印度开展合作,从而对这些残骸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印度手中的霹雳-15E残骸成为各方觊觎的目标

当发现有多枚霹雳-15E残骸落入印度境内时,很多人就意识到这种被多方觊觎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印度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行动,它以“安全隐患”为借口,对部分霹雳-15E残骸进行了爆破处理。与此同时,印度还借机大力鼓吹其国产的“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在某种程度上,这在一定时期内迟滞了其他国家对霹雳-15E残骸的关注进程。

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其他国家想要凭借这些残骸获取霹雳-15的核心技术,甚至期望借此实现自身空空导弹技术的突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若是仅仅想要通过分析霹雳 - 15E残骸来窥探其设计理念以及技术水平,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这里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霹雳-15E是中航工业十年前的产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出口型装备本来就没有保密措施”以及“凭借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随时都能了解歼-10CE和霹雳-15E的核心性能”。此观点极大地低估了歼-10CE与霹雳-15E的价值。



战斗机这种高价值装备,对任何购买国来说,皆是国防力量的重要基石。若轻易对外泄露其相关信息,则意味着国家安全将遭受重大损失。其他国家若妄图获取这些装备的信息,就必须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现代军事装备的核心性能,绝不是像在一些演绎故事里所描述的那样,通过“一点碎片”或者“几张图纸”就能够泄露出去的。只有在购买国国内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直接输出相关信息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的泄露。

二、巴基斯坦不会轻易泄露歼-10CE和霹雳-15E的信息

回顾历史,埃及几十年前为中国提供米格-21实机的事例令人印象深刻,这在军事装备信息领域是非常罕见的实例。而在这一事件背后,是埃及与苏联决裂这一情况,这致使埃及的国防在一夜之间陷入瘫痪,局势极为特殊。此外,中巴合作多年,然而直至今日,中国都未曾有与巴基斯坦的F-16机队开展高水平联训的情形。

不久之前,中国空军前往埃及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埃及方面也是选择放着200多架F-16闲置不用,专门出动米格-29M来配合演习,从中可以看出埃及对于军事装备信息保护的谨慎态度。



所以在歼-10CE对巴基斯坦有着至关重要意义,并且美国暂时又不可能为其提供更先进装备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是不可能轻易泄露歼-10CE和霹雳-15E的信息的。

关于霹雳-15E残骸的问题,之前已经有所提及。那些看似完整的弹体,实则不过是燃料耗尽的推进段罢了。最为关键的导引头已被自爆装置损毁,能寻得的零部件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凭借这些残骸进行仿制是绝无可能的,因为其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即便是技术先进如美国,所谓的“技术借鉴”亦无多少实际意义。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问世多年,美国的AIM-120虽未搭载该技术,然而标准-3已运用了此项技术,双向数据链在AIM-120D上也已经具备,所以这两项技术美国根本不需要从霹雳-15E残骸上进行抄袭。

最为关键的AESA导引头,其实也是由美国人最先提出的概念,但是由于美国在小型相控阵雷达技术和稀土材料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其迟迟未能取得突破,这属于硬件上的不足,即便想抄袭也是无法实现的。



三、霹雳-15非最先进空空导弹,残骸分析意义有限

虽然固体燃料必然会有残留,推进段的结构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霹雳-15的动力布局,再结合现场残留的少量零部件,如果由美国这样具有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国家来进行分析操作,还是能够分析出很多信息的。

例如,中国国内对霹雳-15E射程的描述是“大于145千米”,而这个数据是基于特定的高度、速度和交战姿态测试得出的,所以才会出现南亚地区隔着160千米,甚至180千米发射的情况。倘若美国认真对霹雳-15E残骸开展测试,从理论层面而言,是能够获取更为精确的信息的。

导引头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只是由于破损较为严重,分析的误差会比较大,并且作为十年前下线的批次,其性能的参考价值也并不是很高。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霹雳-15早就不再是中航工业最为先进的空空导弹了。面对空中交战进一步向远程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已经推出了更为先进的“霹雳-17”。相比于俄制R-37M和美制AIM-174B这类基于旧装备改进的过渡型号,“霹雳-17”才是真正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产品,在未来它必然会比霹雳-15更让其他国家震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