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天,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石家庄主会场活动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举行,活动通过两大主题展览、七大核心板块、线上线下融合体验等,为文博爱好者打造了一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盛宴。
当日活动紧凑多元,既有庄严的“铜器展”“玺印展”双展揭幕,也有沉浸式体验环节——非遗游戏游园会同步开放。现场通过设置投壶、套圈等传统游戏,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踊跃参与。在打卡拍照区,“创意石博”主题站牌前,观众排起长队,纷纷打卡发布社交平台,兑换精美礼品,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作为核心内容,两大主题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面貌。其中,“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博物院暨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晚期铜器联展”汇聚约190件(套)精品,从“循古从礼(神坛礼器)”“和而不同(宗教造像)”“精工逐艺(生活雅物)”三大单元,呈现宋元明清铜器的艺术演变。
“秦风汉铸 印上春秋——秦汉玺印特展”以“双材质对话”为线索,展出140余方战国至汉代的青铜官印与滑石私印,深受游客喜爱。石家庄铁道大学大一学生齐江涛一边参观一边拍照,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观石家庄市博物馆,能够从丰富的展览和生动的内容中获取文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
二楼大厅内,“馆藏文物修复体验活动”讲座成为焦点,修复专家梁文彬现场讲解书画修复知识,展示修复工具与流程,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没想到修复文物这么需要耐心!”小学生王梓恒说,“学习这些知识比玩游戏还有意思,也让我爱上了书画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打破传统展览模式,构建了“观、听、学、探”四维体验。现场通过深度导览与数字赋能、学术讲座与非遗对话、专家互动与知识解答、打卡集章与志愿行动等方式,带领文博爱好者经历了一场集观展、聆听、体验于一体的一站式文化之旅。
石家庄市博物馆馆长冯鑫表示,本次活动紧扣“优质资源下沉”“青少年赋能”“科技融合”三大目标,推出“展览+教育+科技”立体项目矩阵。活动后续还将陆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展览”“石家庄历史文化巡展”“博物馆研学”等配套活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郝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