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气温攀升,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的蓝莓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工人穿梭于果树间,轻剪枝头果实,放入筛果器中分装。
树叶之下,滴灌管道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一株蓝莓根部。这里的蓝莓被“数字大脑”全天候守护——土壤墒情、温湿度、根系生长状态等数据经过一个个探头采集后,实时上传至云端,经AI系统分析后,自动生成灌溉和施肥策略,农户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能完成过去需要数十人协作的复杂管理任务。
工人正采摘蓝莓。(受访者供图)
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兴杰介绍,近年来公司深耕数字农业与智能水肥一体化领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农户提供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我们还在广西河池、来宾等地建立了超千亩的蓝莓种植基地,采用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气象站、土壤墒情仪、植物生长记录仪等先进设备,以及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蓝莓种植的精准化和智慧化。”
当“依数定策”逐步替代传统的“观云识雨”,农业生产正迈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新模式。不久前,广西发布有关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实施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加快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在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的“数字农场”中,蔗苗正茁壮成长。小型气象站、虫情监测系统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等设施正实时收集各项数据。
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农业部总经理覃宁说,农场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每一株甘蔗,灌溉、施肥、打药,通过一个智能终端就能完成。借助先进的农业科技,企业将甘蔗亩产量提升2吨以上。
在柳州市鹿寨县鹿寨镇独羊村,养殖户使用智慧养殖系统,可实现自动控温、控湿,一键投料、喂水,减少了蛋鸡的病害,提高了生产效益。
在来宾市兴宾区新三智慧农业小平阳示范基地,各类探头在收集蔬菜生长数据。新华社记者农冠斌 摄
在来宾市兴宾区新三智慧农业小平阳示范基地,工人们每天只需按照设定的任务执行施肥、养护等作业,就能打理好蔬菜种植。“在这里,农业‘小白’也可以种出好蔬菜。”广西来宾新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锡强说。(记者农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