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有恶意,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出口,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成为那个出口。

一些咨询我的读者告诉我,他们在遇到我之前,找过心理咨询师,也找过情感咨询师;

然而,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本来指望咨询师能共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遭遇,给他们指明一个可以努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却不想,咨询师反而高高在上地开启了对他们的PUA模式;

要么攻击他们心理素质差,指责他们理解能力有问题;

要么就是沉浸式地说着自己的一番“宏论”;

要么对他们自己很宽容,对来访者很苛刻;

要么上一秒说话还比较正常,下一秒忽然变脸,情绪阴晴不定……

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读者朋友在面对让自己无力的事情,把自己的信任交付给一个所谓的咨询师,却收到了人身攻击和恶意点评时的那份错愕、压抑和心寒……

你不会觉得奇怪的是,类似的人际关系模式在现实中一直在不断上演;



人性不变,人与人相处的底层逻辑就不会变;

以大多数人的心智水平和道德水平,他们既不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也没有基本的共情能力,更是狭隘浅薄,原始野蛮。

人是最麻烦最复杂的,你和他们分享喜悦、你比他们强,他们会嫉妒你,泼你冷水,心怀不轨地算计你;

你不如他们,这帮人又会对你轻蔑、嘲讽、戏谑、欺凌。

所以,你和他们一定不能走得太近,更不要说得太多;

那种你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吐槽了自己的遭遇,却不会落井下石,不会盘算着利用你,不会说你风凉话,不会抖落你糗事的君子,少之又少。

如果你社会阅历稍微丰富些(丰富指的不是和你打交道的人多,而是和你打交道的人层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身份不同,数量不少)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开始和你聊天比较正常,但是聊着聊着对方就开始“不正常”了;

轻则给你一个耐人寻味的小表情,尚且礼貌地结束话题,而后不会主动联系你或对你热情;



中则装腔作势地给你脸色看,用高高在上地语气评价你;

重则耀武扬威地对着你疯狂咆哮,句句攻击挖苦你的话,像一只冲动又没头脑的野兽,肆意发泄着对你的恶意。

你以为你为了迁就别人,故意说自己那些不顺心的事,就能让他们好受和开心一点,实际人家只觉得你是可以被他羞辱的傻瓜;

你以为你把人家当知心朋友,交付自己的心事和秘密,谁知人家转头就出卖你,把你的把柄告诉了你的竞争对手;

你以为你好心地给别人提醒,苦口良言,但只要你有他没有又渴望的好东西,他依然会对你生出恶意的嫉妒。

你把对一件事的看法,分享给别人,你以为他能理解你的初心,可他却扭曲了你的意思,放大了他自己的偏见。

你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情,但对方却自我代入,误认为你在内涵他,而对你分外敌视……

  • 荀子曾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意思是说,平凡之人的通病,在于会被主观偏见,或局部现象所蒙蔽,看不清全局。



多数人把自己的偏见投射到你身上,把你的分享当成了刻意炫耀,把你的诉苦当成了博取同情,把你的友好当成了软弱可欺;

人与人理解的偏差太大,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被人主观地贴上某种标签;

没办法,认知不在一个高度的人,根本相处不来;

多说无益。

你和他们走近了,精神就会被他们污染,思路也会跑偏;

你如果和他们步调不一致,你是融入不进去的,你是那个另类;

你也不要妄想,是你遇人不淑,只要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就会有好运;

其实换一群人,换一个人际环境,大概率结果仍然如此。

人性不变,和任何人说太多有百害而难有一益;

你的坦诚,只会激起他人的创伤和恶意;

你甚至都没必要和他们掰扯,要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活着开心的本质,就是找回自己的“主动权”,不给别人评价自己的机会,不给别人埋伏自己的机会;

凡是没必要的,都不要向别人解释;

只要解释,必须要给自己带来利益。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无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