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遇见过这种闹心事儿:好心给同事提建议,人家眼皮一翻:"就你能?";辛辛苦苦干出成绩,背后飘来一句 "不过运气好";多拿了点奖金,马上有人背后嘀咕,甚至挖坑使绊子……
这些糟心的根源,说白了是没吃透人性。阿德勒早说过:"成熟不是看懂事情,是理解人性。" 职场里混得开的人,都有一套独门心法:顺人性做人,反人性做事。
顺人性做人:绕开人际暗礁
《人性的弱点》里有句大实话:"人哪是理性动物?分明是被情绪、偏见、虚荣牵着走的家伙。" 不懂这一点,本事再大也得栽跟头。
多夸人,少挑刺
卡耐基有个学员叫帕米拉,管着商场几个懒散的门卫大爷。以前她总当众数落:"大爷,您这班岗又漏人了!" 大爷们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呛声:"你行你上?" 后来她学精了,看见大爷站姿板正就夸:"您这精气神,当仪仗队都够格!" 发现门岗擦得亮堂就说:"比我家客厅还干净!" 大爷们被夸得不好意思,反而主动把活儿干漂亮了 —— 人性就是这样,谁不喜欢被捧着?天生讨厌被批评,多给几句好话,比十句指责管用。
分利不独吞,留口热汤给别人
徐小姐刚入职时,和新人一起整标书,汇报时把功劳全揽自己身上,奖金也独吞了。同事们嘴上不说,心里都记着仇。后来分团队,没人愿意和她一组,最后只能单干,结果啥也做不成。老话说 "利不可独",职场的利益就像一块蛋糕,你全抱走了,别人喝西北风,能不恨你?聪明的人懂得分杯羹,给搭档留机会,给下属分好处,看似让出一点,实则给自己铺了条宽路。
藏锋芒,别让人眼红
刘墉讲过个故事:俩员工,一个开会抢着发言,采访抢着出镜,处处刷存在感;另一个默默干活,把露脸机会让给别人。最后哪个走得远?当然是后者。职场里同事多少有竞争,你太扎眼,就是把别人衬成背景板,人家能不盼着你摔跟头?厉害的人都懂 "藏锋",做出成绩不炫耀,遇到机会不独占,让人觉得 "这人没威胁",反而能走得稳当。
反人性做事:逆着本能往上爬
人性天生怕吃苦、爱偷懒、随大流,但厉害的人偏要反着来。
专挑难啃的硬骨头
周岭早年也犯懒,想改变却总败给惰性:"看书多累啊,刷手机多快活!" 后来他硬逼自己每天早起写文章,刚开始坐不住,写两句就想摸鱼,慢慢才熬出了《认知觉醒》。其实谁不想躺平?但舒服的路走的人太多,早堵死了。反倒是那些难且有用的事,比如学冷门技能、啃复杂项目,看着苦,却能帮你开出一条没人抢的道。
宁走窄门,不挤宽路
胡安焉送了多年快递,换了 19 份工作,始终在底层打转。后来他发现自己爱写点东西,哪怕身边人都笑他 "写网文能赚几个钱",他还是一头扎进去。没想到,凭借送快递的真实经历,写出了《我在北京送快递》,反而成了畅销书作家。这就是 "窄门思维":大家都抢着走的宽门,早就挤破头;不起眼的窄门,走进去反而海阔天空。
下笨功夫,不耍小聪明
宗庆后 42 岁蹬三轮卖冰棍,每天天不亮就搬货送货,别人笑他 "一把年纪还这么拼",他闷头干了几年,愣是从卖冰棍做到了娃哈哈创始人。职场里总有人想走捷径、搞关系,但真正能走远的,都是肯下笨功夫的人:别人敷衍了事,他认真打磨细节;别人抱怨困难,他默默研究解法。这些 "反本能" 的坚持,看似傻,却最扎实。
职场混久了就懂:事好做,人难搞。顺人性做人,不是讨好奉承,是看透别人的体面和需求,让相处舒服;反人性做事,不是硬熬苦熬,是对抗惰性和盲从,找到真正的成长路。小职场,大江湖,懂点人性潜规则,能少走十年弯路。下次遇着糟心事,不妨多琢磨:这事踩了人性哪条雷?该顺着人性哄,还是逆着本能上?想明白了,路自然就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