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起热河抗战,都会说汤玉麟一枪不发,128个鬼子兵不血刃,占领热河。

其实,在热河抗战中,还有在赤峰的孙殿英部与日寇血战七天七夜,这是热河抗战里不多的亮点之一,也是东陵大盗孙殿英多样人格的另一方面。

尤为可叹的是,孙殿英战败撤退后的第二天,在向南京政府发出的电报中说:

无弹尤可肉搏,无饭确为可悯,... ...但求有饭,定当拼死抵抗,以尽职分,以慰国人。

为了国家,与敌人以命相搏的将士,竟吃不上饭。

读这样的抗战史,无法不令人唏嘘。



1.

热河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后,日军就开始向热河进攻。1932年,汤玉麟向蒋介石请求增援,准备抗战。

2月7日,蒋介石派宋子文、何应钦带着张学良来承德考察时,随行的还有上海市工商联合会长黄炎培,黄炎培说:

“热河是高地,东边高过辽吉黑三省,南边高过河北省,我国保住热河,不惟华北一带得了天然屏障,即由热河向东出兵,依高屋建瓴的形势,虽欲收复东三省,也是不难。如果被日本占据了,不但东三省无收复的可能,而且华北从此不得安枕。所以热河在我,实有以全力扼守的必要。

日本人更知道热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早在1931年11月,关东军制定的《满蒙自治国建立案大纲》中就把热河囊入其中:

“满蒙独立国以下列六省区组织之: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东省特别区蒙古自治领。”

在承德,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宋哲元等20余名将领联合发电,表示决心抵抗,呼呈国人支持,当时估计,热河至少可以支持三个月。



2.

张学良,宋子文等回到北平后,报定了热河保卫战的初步计划,成立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辖3个军团。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张学良兼任、第二集团军司令张作相,辖孙殿英一个军团, 汤玉麟一个军团和张廷枢的第十二旅、冯占海等义勇军。

孙殿英第41军下辖第107旅、第108旅、第109旅三个旅。原驻山西晋城,2月份已奉令进入热河西北驻防。

《赤峰军事志》记载:

1933年2月23日,日本关东军指挥官在通辽下达了进攻赤峰的命令。

25日,日军攻占了奈曼的八仙筒,26日进至敖汉下洼,27日进至到马家店,31日进逼赤峰东郊。

汤玉麟深知警备建平至赤峰之间的第31旅毫无作战能力,急电孙殿英迅速率部进入赤峰,指挥作战,固守赤峰。

孙殿英接到汤玉麟的命令后,在隆化分兵两路:一路经茅荆坝、喀喇沁旗王爷府、公爷府向赤峰开进。他本人率107、108旅经围场向赤峰开进,到达围场时,便把108旅留在了围场,保护退路。而后率107旅进入赤峰、司令部设在二道街鸿兴号染货铺内。

以县长孙廷弼为首的绅商各界代表和中小学学生到三遵街西门外列队迎接,由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尚未见到军长的影子。传来消息说,孙军长早坐着拉马草的大车进城了。

孙殿英的行动使人感到颇有些神秘和传奇色彩。



3.

日本茂木旅团以1000多骑兵为先导,3月1日,进至到赤峰东郊红庙子一带后,第26联队的黑谷部便与孙殿英部开始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孙殿英部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的反复冲锋。

坚守了整整一天,翌日拂晓,战斗更趋激烈。由于防御阵地右翼制高点702高地一直被孙殿英部控制,日军攻击部队翼侧多次遭到火力袭击,进攻部队无法展开,进展迟缓。

日寇第十八师团长小矶国昭中将率领快速部队及骑兵源源而来,炮声隆隆激战甚烈。孙军处于众寡悬殊武器低劣的情况下,被迫退守城垣抵抗。



但是赤峰没有城墙掩护只在各城门前堆土袋垒成简单工事。不料天气骤变,大雪飞扬,孙军棉衣单薄抵御不住寒冷,给作战又增加了困难。而日寇则皮衣皮帽皮靴,气焰更加嚣张。守军只顾在城门上向外射击,但日寇却由日商大和洋行院内通过,迂迥到孙军身后袭击。守军腹背受敌,促成了惨败的局势,不得不溃退了。

孙殿英的部队撤往西郊,而后又转移到猴头沟,利用当地的地形,继续阻击日军。日军追击部队将孙殿英的防御阵地割成数段,分段包围攻击。孙殿英带随从数名浴血突围,绕道大庙一带返回围场,日军尾随进逼,孙遂率领残部向察哈尔转移,后与汤玉麟、冯占海相遇,旋经大阁镇、沽源退驻独石口,不久,又移驻沙城一带。

当茂木旅团在赤峰与孙殿英激战时,日军第6师团的高田美朋旅团一部当日从下洼出发,增援进攻赤峰的日军战斗,在进至到小哈拉路口一带时,遭受到孙殿英前出部队的阻击,经过激战,孙殿英部200余人全部阵亡。

在热河沦陷过程中,多数参战中国部队一击即溃,惟孙殿英部与敌浴血奋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志气,也为孙殿英本人不光彩的盗墓历史,增添了一丝亮色。



4.

国民政府派系林立,军阀之间宿怨已久,面对日寇蓄谋已久的侵略仓促应战,这都是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没钱

3月5日,孙殿英通过《申报》向南京政府发出求电报如下:

吾军于本日开抵赤峰附近,部署未定,情势骤非,加以某部义军不义,友军非友,以致仓促遇战,三面成敌。幸士卒拼命,犹能在孤危环境中,肉搏血战,克复撒水坡、建昌营子等要地。刻又承德不守,凌源、建平并陷危急,粮弹援绝,孤军迎敌,腹背均受胁,而士卒精神不稍畏怯,振臂一呼,踊跃杀敌。且四日以来,风雪并厉,时而汗流浃背,时而遍体结冰,无弹犹可肉搏,无饭确为可悯。总之,天存中国,必存热河,天存热河,必存我军。士卒未尽牺牲,即热河未尽牺牲,降敌者非人类所为,附逆乃禽兽心肝。弟以此自矢,亦以此告慰国人。惟本军现处环境,希盼中央设法救援。但求有饭,定当拼死抵抗,以尽职分,以慰国人。



5.

蒋介石派宋子文等人来承德调研时,他正在南昌行营部署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第四次围剿。

宋子文、张学良等人也深知热河部队缺乏军火、被服、粮饷,战斗力尤差,迫切需要南京方面支持,在经古北口回北平的途中,恰遇大雪,停滞古北口时,发电报给蒋介石,说明热河情况,转达热河方面大战前的急切要求。

蒋介石派来军需人员,发给各军士兵每人短裤一条,雨伞一把。

此时,热河在下雪。

3月9日,蒋介石约张学良与他在保定车站见面,张学良对他的随行人员说:

“我已与蒋先生约定在保定会见,我要与他商讨反攻热河,主要条件是必须补充枪炮弹药。若中央有决心抗日,应向日本宣战。我是有决心亲临前线的,战死了比活着受全国人民唾骂好得多,就怕南京假抵抗,真谋和,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此时,孙殿英的部队驻守在冷风飕飕的张家口。

本文参考书目:

《蒋介石日记秘事》

《热河失守与张学良下野》

《红山文史》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