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支撑我们幸福的,无非是钱和情。
金钱是生活的保障,人情是社会和心灵的美好。
但,钱和情是一把双刃剑,钱花错地方,情给错了人,还会弄丢幸福。
尤其是七十岁之后,我们千万不要糊涂,要坚持守护幸福。
要搞明白一句俗语:“钱不借二,礼不随三,情不给四。”
01
钱不借二人。
七十岁之后,你是靠存款生活,还是有退休金?还是靠儿女给赡养费?
或者,你还在农村种地,在城里打零工,七凑八凑,紧紧抠住,才有一点点的存款。
不管是什么情况,你应该意识到,晚年的开销会慢慢增加,你赚钱的能力会慢慢消失。身体变老,生病,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借钱的人,你就不要客套了,该拒绝就拒绝。
败儿借钱,多半是老虎借猪。
当一个家庭里,七十岁的老父母,还频繁借钱给一个败家的儿子,不仅儿子不会变好,还引发其他的儿女的不满,家庭内耗很大。
别以为,儿子借钱之后,会投资兴业,会扭转人生。他多半是吃喝嫖赌,把钱花光了,再次伸手问父母要钱。
败儿借钱,口头上是借,其实他压根不会还钱。
懒亲借钱,多半是要不回来。
一个大家族里,总有一些亲戚,好吃懒做。
他们问老人借钱,还可以信誓旦旦地说,什么时候还钱,还可以写借条。
但是老人别天真了,这样的人,还钱是不可能的。你就是和他打官司,赢了官司,还是没有办法拿到自己的钱。
懒惰的亲戚,他们长期不去赚钱,家里也没有财产。光溜溜的一个人,用什么还钱啊。
02
礼不随三人。
七十岁之后,你是长辈,随礼的频率往往很高。
可是你要看透,随礼的本质,也是花钱。并且对方不一定会回礼,让你实打实地损失一小笔钱。
随礼的时候多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大数字。
还是减少客套,选择性随礼为好。
太远的亲戚,无需到场。
在另一座城市的亲戚,就是血脉很近,那也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了。
他们在外地办酒,会喊你。但是你不要去了。这距离太远,车马劳顿,不是闹着玩的。
一来一去,车费就好几百,甚至几千。比随礼本身,耗费的钱更多。万一路上病倒,这令人担忧。
不走远亲,这是老人的自觉。随礼,也不必了,慢慢失联是必然的选择。
贪财的亲戚,无需理会。
有的亲戚,大事小事都会办酒,有时候三五桌,有时候就一两桌。
开店铺、儿女结婚、孙子满月、媳妇过生日、收割稻谷等,都会成为办酒的理由。
你遇到这样的亲戚,不要去一次喝酒,就给一个红包。他们办酒,是为了图钱财。
你想一想,一年就去同一个亲戚家,随礼五六次。这正常吗?
变相地来看,就是亲戚请客,你和邻座几个人在买单。
断联的亲戚,无需重聚。
自从老父母过世之后,你和一些亲戚,都没有什么时候会在一起。
几年都不走动的亲戚,忽然喊你去参加婚宴。这很是唐突。
一些亲戚,你走到他身边,都喊不出名字。他都不知道称呼你什么。这是不是很尴尬。
尤其是隔了三代以上的亲戚,血脉都很疏远了。你去和他交往,也就是随礼的关系。放下礼金之后,大家还是认不得。
丢了的东西,不要找回来,关系也是如此。
03
情不给四人。
很多老人,都显得慈悲,也多愁善感。
听到什么不幸的消息,都会泪流满面;听到他人的幸福,还是流泪。
感情,一旦复杂了,或者被人借用了,就会困扰自己。
做人要有人情味,但最多的人情,就放在自己的小家里、夫妻之间为好。
不和命苦的人共情。
七十岁之后,看看周围的同龄人,难免有的家庭,就出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问题。
你带着深情,去感悟失去儿女的老人。这你还不得陪着一起流泪啊。无形之中,你就接过了他人的痛苦。
也会听到一些老人,哭诉自己的遭遇。没有退休金,没有儿女管,也没有房子......这要你和他共情,会难过,还可能会掏钱,让他过好一些。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立的。你没有办法承担他人、改变他人的命运。
不和多情的人爱情。
老人,你是否需要黄昏恋?
你要想清楚,在有老伴的情况下,就是去找一个异性,跳交谊舞,都是多余的。
如果你没有老伴了,也不要随意恋爱。
遇到多情的人,你应该躲远一点。那些随便找“老人”结婚的人,往往是为了钱财而来。人家贪图的,就是一份遗产,想来就可怕。
不和冷漠的人谈情。
有的人,很冷漠。你喊他,他都懒得理会。
你不要不识趣,还是收起你的热情,少去与人攀亲带故。
不和过世的人留情。
有的老人,每到过节,就对儿女哭诉,说已经过去的爷爷奶奶,多好;也说自己的老伴,在天国多难过。
有的老人,过节的时候,放一些空碗,说为了让已过的老人来吃饭,这行为,让年轻人疑惑。
人是不能复生。我们总是想过去的人,不奇怪,但是一直把情感放到过去的人身上,就让自己一次次悲伤。
俗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也就是让我们不要去引发痛苦回忆的地方,保重身体。
我们要听劝,收起自己的感情,多为自己考虑,多看看美好的未来。
04
老人们,守护自己的金钱,感情,避免吃亏上当。
把先辈们的经验,都记住,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增加一些新的经验,我们的晚年才会安宁。
金钱在自己手里,生活有保障;真情给自己,心情有保障。
做一个适度自私的人,薄情的人,对自己好一些。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