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怎么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丧事?

28 岁的马彬在筹备婚礼的第十天突然倒下,从感觉腹部胀痛到全身皮肤泛黄,再到陷入深度昏迷,仅仅几天时间,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大家起初都认为是一碗鸡汤引起的意外,直到看到检查单上那触目惊心的 890U/L 肝功能指标、不断恶化的凝血状况以及多器官衰竭的诊断结果。

这才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食物中毒那么简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为何连医生都无力回天呢?



餐桌上的无声威胁

4 月 28 日傍晚,马彬带着未婚妻回到了老家。

刚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气。爷爷心疼孙子为婚礼忙碌辛苦,特意宰杀了一只自家养的大公鸡,还从冰箱里拿出已经存放了好几天的卤味 —— 那是三天前祭祀剩下的肘子,在冰箱冷藏室里整整放了 72 小时。



全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鸡肉的颜色有些发暗,更没人留意到冰箱显示屏上的温度停留在 8℃—— 这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了整整 4℃,早就让冰箱成了细菌繁殖的温床。

饭后不久,马彬便感觉到肚子有些隐隐作痛。



他一边揉着肚子一边笑着说 “可能是吃多了”,随后又接过了爷爷夹过来的卤味,一口气吃了两口。

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那盘瘟鸡肉里潜伏着致命的 H5N1 禽流感病毒,正在悄悄侵入他的肝细胞;而隔夜卤味中的亚硝酸盐超标五倍,大肠杆菌更是达到了正常值的十倍之多。



吃完晚饭后,马彬又投入到婚房的布置中,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才停下来。疲惫得满头大汗的他发现自己体温升到了 37.8℃。迷迷糊糊地从抽屉里翻出布洛芬和阿莫西林,直接塞进嘴里吞了下去,心想压一压应该就能继续干活。

后来医生解释说,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简直就是“催命组合”—— 布洛芬每天摄入量超过 1600mg 就会超出安全范围,直接让肝脏停止工作;而阿莫西林本身对肝脏就有一定损害,再加上体内存在的病毒,危险程度成倍增加。



不知道是因为药物的作用,还是他身体本身已经亮起了红灯,第二天早上起床时,马彬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变得像浓茶一样。

他以为自己只是消化不良,想起村里老人常说的“五石茶”能帮助消食,于是随手泡了一包喝下去。



到了 5 月 3 号,马斌的眼睛和脸庞已经明显发黄,但家里人还以为是他最近太晒了,甚至开玩笑地说:“最近别乱跑!”

可谁能想到,这种看似普通的“晒黑”,其实是肝衰竭最危险阶段的重要信号。



医生事后感慨道:肝衰竭出现黄疸后的 24 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可马彬的家人却耽误了整整 48 小时,错过了最后的一线生机。

直到 5 月 6 日,马彬在整理完婚床后突然晕倒,无论怎么呼唤都没有反应,吓得家人急忙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乡镇医院。



然而,那里的医生仅仅根据发烧和意识模糊的症状,连基本的检查都没做,就给他开了些退烧药。最终还是马彬的家人不放心,将他转送到一家三甲医院,才确诊为急性肝衰竭。



此时,他的 ALT 指标已经飙升至 2340U/L!

要知道,正常人的这个数值一般不会超过 40,而 2340 的水平意味着大部分干细胞已经濒临坏死。

现在唯一能够救命的办法就是全身换血,并且每天至少需要更换 3500ml 血浆,差不多相当于七瓶矿泉水的量!



得知这一消息后,全村人都赶到了医院,排着队等待为马彬献血,甚至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第一时间捐赠了八万元善款。



然而,当地血站每天最多只能提供 2000ml 库存,巨大的缺口始终无法弥补。



更糟糕的是,在山东等待一个合适的肝源平均需要 18 天,而马彬本身患有乙肝小三阳,肝脏基础比普通人差 25%,根本承受不住病情一天天恶化。

最终,在 5 月 15 日晚上 8 点 20 分,马彬永远停止了呼吸。



令人唏嘘的是,原本属于他的婚礼定在 5 月 18 日举行,也就是说,仅仅三天之后,他本该以新郎的身份迎接自己的未婚妻。



当节俭变成健康杀手

尽管遗憾难以避免,但事实上,马彬去世前所经历的事情,却是全国上下许多人都在重复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感染了禽流感的病死鸡。



数据显示,有 63% 的农村老人认为煮熟的病死鸡可以食用,近一半的家庭习惯把剩菜反复加热,更有 34% 的年轻人为了不得罪长辈,明知饭菜有问题也默默咽下去。

而且每年因误食而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 1.5 万,其中 78% 来自农村地区。



与此同时,现在的年轻人常常自诩为“家庭医生”,生病了也不愿意先去医院,而是随意用药,却忽略了某些药物不能混合使用,比如阿莫西林和布洛芬这种伤肝的药物一起服用,会给肝脏带来巨大负担。



此外,很多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抱有“硬撑”的心态,想着等忙完再去看病,结果却把小问题拖成了严重的肝衰竭。

更何况现在结婚,新人要处理的事情繁杂无比,许多人甚至连每天睡够五个小时都做不到。



即使感到身体不适,也会因为所谓的“大喜日子不看病”的习俗,选择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今,马斌用自己的生命警示世人: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就医。患病的家禽绝对不能食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只要高温烹饪就没有问题,殊不知禽流感病毒并非那么容易被消灭。



对于剩菜剩饭,则应严格按照标准保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虽然现在条件改善了许多,即便是在农村也有冰箱可用,但仍然有许多老人舍不得扔掉剩菜,反复加热,却不知道每次加热都会让细菌数量翻倍,亚硝酸盐含量也随之激增。

因此,社区可以定期组织活动,让年轻人教导长辈如何正确阅读食品标签、科学使用冰箱,拍摄一些贴近生活的短视频,宣传“剩饭不是保险箱”“病死禽再煮也危险”的理念,逐步改变旧观念。

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份“家庭禁用药物清单”,明确标注哪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并在购药时与药师充分沟通,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乱用药的情况。

同时,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家中常备肝功能试纸和黄疸比色卡,以便初步判断是否有肝部问题。如果发现皮肤、眼睛或尿液发黄,应立即前往医院。



最重要的是,乡镇医院应当配备齐全的肝功能检测设备,医生要学会在“黄金六小时”内识别肝衰竭症状,并开通中毒急救绿色通道。

如果医保能够覆盖肝功能筛查费用,那么更多人会愿意尽早检查和治疗。

只要政府、医院、社区和每个家庭共同努力,因“节俭”引发疾病的人数肯定会逐渐减少。



结语

节俭虽是美德,但如果为了省一口吃的而搭上健康,未免太过不值得。有多少人把病死鸡反复煮,把剩饭热了一遍又一遍,还认为“吃不死人”,却没意识到病毒和细菌早已悄无声息地盯上了他们。

那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肝病、发生食物中毒的消息,并非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啊。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2025-05-17——疑似食用患鸡瘟鸡肉,#28岁准新郎马彬食物中毒去世 ,婚礼前三天被下病危通知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