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符离县石界碑

残高90.5厘米,宽38.5厘米,厚31厘米

碑文:

符离县,西去陈留□,东去广陵□

西去西京一千七百□□,

西去东京九百六十□□

西北去砀山县一百九十□□,

西北去单父县三百一□□

该石界碑发现于宿州境内,为长方体,底部残缺。根据顶部磨损痕迹推测,上方原应有榫头,可能是后人用以建筑基础时将其凿平。四面刻有铭文,正、背面内容一致,两侧内容不同。


唐符离县石界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
这方唐符离县石界碑,出土于隋唐大运河安徽宿州段,虽底部残缺,却仍可以辨认出历经风霜雨雪留下的文字:“东去广陵”“西去陈留”的方位坐标,与“西去东京九百六十……”“西去西京一千七百……”的里程记载,沧桑的刻痕勾勒出盛唐时期的漕运图景。

此方符离县界碑刊刻精工,是唐代界碑安徽段之珍贵遗存,与宿州埇桥遗址出土的蘄县界碑属于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文物,立于隋唐大运河沿线,碑上地名都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大运河上年代最早的石碑刻之一,是难得的与大运河直接关联的实物证据。

据说是宿州当地居民拆建房屋后所得。2024年4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征集,获悉石界碑信息,在安徽文物总店的协助下,说服原收藏者将界碑出让,先后组织三次鉴定,经过专家们的严格把关,认定它为唐代界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甚为少见。最终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入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唐宋时期,符离县扼守隋唐大运河汴河段要冲,也是淮北地区重要的军事与交通枢纽。这方界碑上记录的信息,在当时为往来船只起到了路标导航的功能。唐建中三年(782年),白居易随父举家迁居符离,在此度过了近22年时光,著名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便创作于此。

唐符离县石界碑不仅是大运河畔的路标导航,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更为可惜的是,这方闪耀历史光芒的唐符离县石界碑,已经不在宿州,而是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

(综合 现代快报 中国交通报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1

2

3

长按小程序 免费发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