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沉迷于手机的娃遇到心力交瘁的家长怎么办?5月17日上午,来自67所中小学的200多组家庭齐聚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陌上花渡”报告厅内,参加了主题为“手机‘战争’亲情和解”的2025年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栖霞区主题沙龙活动。当天,由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联合南京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整合多方资源,共建的“幸福共育”成长营地正式揭牌。就此,南京市栖霞区成为江苏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验区后,再度发力,亮出创新育人新举措。


在游泳中学游泳,为孩子撑起美好的成长天空

沙龙伊始,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林静进行了专家分享。她从2021年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开始,和大家回顾了南京家长服务中心开通“家长热线”,介绍了新时代父母育儿困境,总结了“三学”问题背后可能的原因。同时,她还向大家介绍了近5年来南京市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探索实践之旅,包括“静待花开”家庭教育课程、“青春心动力”系列成长营、新时代家社协同育人八卦洲宣言、“润心圆桌派”进社区学校活动等。“新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希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美好的成长天空。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通过‘做中学——在游泳中学游泳’,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启智润心。”林静充满期待道。


正反馈、家庭数字契约……破解手机“战争”困局

围绕“手机‘战争’与亲情和解”话题,教育专家、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和台下的观众们开展了一场互动式圆桌沙龙。南京市栖霞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副校长朱琍琍担任主持。现场,一名家长提出“当孩子拿到手机时,家长就会感到焦虑”的话题引起共鸣。林静主任指出,孩子的自控力不是等到大脑发育成熟后自动生成的。只有家长先对孩子信任,孩子才会拥有自控力。因为信任才会给孩子传递信号自己是生命的主人,才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如果家长不信任孩子,孩子永远没有做生命主人的感受,自控能力也无法发展出来。真正的信任建立在家长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开放的关系基础上。孩子与家长封闭交流才是最大的失控。”林静主任给出的答案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手机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南京市栖霞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家庭教育讲师潘明晶从专业角度拆解了手机成瘾的底层逻辑,包括短视频算法、游戏奖励机制、社交软件的即时反馈等设计原理,帮助家长和孩子理性认知“沉迷陷阱”,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咎于意志力薄弱。如何化解手机“战争”?潘明晶老师强调了家长态度要温柔而坚定。林静主任用一分钟拍手游戏告诉家长及时给孩子正反馈的重要性。拥有30年班主任经验的顾琳老师作为沙龙嘉宾,给出了实用的破解之道,包括:用“需求替代”打破成瘾循环。比如可以尝试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益智桌游等能获得成就感的活动。二是制定“家庭数字契约”,全家人共同讨论使用时段、奖惩机制,把“被管理”变成“共同管理”。最后,家长做好“数字榜样”。“破解手机困局的核心,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满足和价值感。”顾琳建议道。


沙龙后,“幸福共育”成长营地在教育部门、街道等代表共同见证下正式揭牌。嘉宾们一起参观了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花渡”小屋。据了解,“花渡”小屋将是深度求索的学习中心、慧心父母的家长课堂及幸福导师的教师驿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惠勤 戴明夷 文/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