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庆市渝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启动仪式暨启诚巴蜀2025教育沙龙举行,本次活动以启诚巴蜀小学“读懂儿童”教育沙龙为创新实践载体,通过成果展示、主题汇报、专家沙龙等形式开展深度交流。
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何为“教联体”?“教联体”是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目标,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网络。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目前,全区依托“教联体”建设,联动教育、民政、妇联、团委、公安等部门,建成社区家长学校,整合社会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资源,实现家校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在“教联体”理念引领下,渝北区各部门展示了“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为“教联体”的推进提供了创新样本。
渝北区悦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渝北区各部门协同育人案例很有指导意义。各镇街也应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组建形成各自的“教联体”,在本区域内协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渝北区“教联体”建设正式启动
启诚巴蜀小学校长王静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践行“教育是做的哲学”理念,坚守初心、切实行动、驱动创新,为渝北区“教联体”建设贡献力量。
渝北区社区、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共同诵读《渝北教育同心圆:共建“教联体”行动倡议》。
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荐华强调“教联体”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要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全域覆盖、高效协同的育人网络。各单位要主动与学校建立对接机制,打破资源壁垒;各镇街要因地制宜制定“一域一策”实施方案,村、社区要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化家长学校建设,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文化共融上大胆探索,形成“一校一品”协同育人特色。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纪委监委驻市教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傅兵军宣布渝北区“教联体”建设正式启动。
探索“教联体”实践路径
随后进行的专家主题沙龙,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刘衍玲教授主持。
著名学者、原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组专家成尚荣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的学术演讲。他围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教联体实践路径”主题,通过现场互动,以多维视角,让这场沙龙成为有效开展“教联体”的“方法论课堂”。
启诚巴蜀小学校长团队王冰、汪小红、廖泽萍以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生态为引,与家长代表、区教联体合作单位代表蒋旖旎一同,为与会嘉宾作了《读懂儿童“教联体”: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启诚模式》主题汇报。通过案例展示、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实践,展现学校在教联体工作中的主导职能。
一直以来,启诚巴蜀小学在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中探索前行,联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打造家长成长攀登营,以活动助力家长学习;开发多元课程,构建“启承转合”课程范式;通过“生涯规划”中心,链接社会优质资源,向家长提供定制化的学情分析和学业规划,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未来,渝北区将继续深耕“教联体”,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网络,努力推动教育从“单兵作战”迈向“全域共育”。
上游新闻记者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