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上级抽调川西司令员刘忠调任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对于离开作战部队办学,非常抗拒。他要求到朝鲜前线打仗,找领导改命令,却没有听出上级的弦外之音?



刘忠为年龄和资历都不低的将领,战争年代干过军事、政治工作。从个人意向来说,更愿意干军事。曾在抗战胜利后,担任旅政委参加一场停战令生效前的攻坚战,部队打得很艰辛,可随着停战令时间临近,只能是撤退,已经突破城墙,无法全身而退的指战员继续战斗,最终的结果在后继无援情况下,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

这让刘忠很悲痛,甚至扬言不干了,回家卖红薯去。

随着全面内战打响,他的职务进行调整,从旅政委改为纵队参谋长。按说他应该在司令部机关工作,可副司令前线作战经验不多,俩人职责交换一下,副司令负责司令部工作,参谋长担负靠前指挥的职责。

后来,太岳军区主力改编为8纵后,王新亭担任司令,刘忠接替太岳军区司令员,参加内线作战。1948年,太岳部队改编为主力部队,他担任纵队司令、军长率领部队参加解放大西北、大西南作战。

打仗意犹未尽,而且朝鲜战争爆发,他所在部队接到命令,随时准备入朝作战。怎么突然让自己改为军事教育工作。

解放后,部队要走向现代化建设,必须办学。没有知识的部队,是愚蠢的。



军队办学要抽调干部到学院,需要有办学经验的干部,刘忠虽然在解放战争时前线工作,可抗战时期干过几年军事教育,有一定经验。因此,被抽调办学。

他找贺老总希望将命令改一下,自己愿意带兵,贺老总说这是找一下邓政委。对邓政委他是非常了解的,很多话讲一遍,希望他服从安排。可刘忠此时不是很冷静,邓政委表示,这是总部下达命令,叶帅、聂帅过去都是你的老首长,可以看看他们是否同意。

很显然,他没有听出邓政委弦外之音,办学是军队的大事,要办学需要干部,需要从各单位无条件抽调干部,都不去这个学怎么办。找老首长就能改变任命?并不见得,反而会被一顿批评,不服从组织命令等。



刘忠确实跑北京去了,幸亏先见到萧克,萧克得知他的来历后,表示不要去聂老总和罗部长,因为从旁观者角度看,这事不仅不会改变,还可能被个处分回来,影响日后工作。让他去南京报到,可能萧克给他把利害关系说得很透,让他茅塞顿开。

当刘忠踏入南京后,从此以后与军事教育就联系在一起,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7年后,调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工作几十年,到八十年代离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