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魔法’与香港的机遇”
——访吉林省委书记黄强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吉林振兴发展指路引航。
文:卢冶 林凯 曹旭
在东北全面振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背景下,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吉林省,正以“向北构筑开放门户、向南链接湾区机遇”的独特姿态,勾画新的坐标。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
作为连接东北亚与粤港澳的枢纽,这里既有向北开放的陆路口岸集群,又有与港澳多年积淀的合作基础——从“吉林制造”驰骋港铁17年,到“长白山人参”香飘港澳市场。值此吉林省委书记黄强率团赴港参加吉港澳经贸交流暨长白山人参推介活动之际,接受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采访,以七句“破圈”金句勾勒发展蓝图:“地理上的遥远并不能阻隔我们的交流合作”彰显开放胸襟,“低调的吉林究竟还有多少种魔法”叩问发展潜力。这场南北战略握手正将东北亚腹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的澎湃动能。
“地理上的遥远并不能阻隔我们的交流合作”
中国香港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朱定文很火,凭借着流利的东北话和地地道道的香港人身份的极大反差,迅速走红。
由于香港没有标准冰场,2014年朱定文便跟随大批运动员来到长春,跟吉林短道速滑队一起训练。每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泡在东北,因此也练就了一口标准的东北话。
有网友评论,“听口音的话,香港到吉林30分钟够了。”
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但也道出来,吉林与香港虽相隔千里,却人文相亲。
正如黄强所说,“地理上的遥远并不能阻隔我们的交流合作。”
吉林与香港,一北一南,一寒一暖,看似遥远的地理坐标,却因“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振兴战略的交汇而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435户港澳企业在吉林投资,包括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华润集团、雅戈尔(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天伦燃气集团等等,它们不仅是香港的明星企业,也是吉林省的重要合作伙伴。
港华能源自2007年加入长春市燃气及清洁能源事业,初始出资3.95亿元,目前已先后投资25亿元。
天伦燃气集团2011年选择来吉林省投资兴业,在长春市设立东北区域公司总部。近年来,随着长春都市圈的发展,该企业已经布局磐石市、舒兰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等11个城市燃气管道特许经营项目,安置就业525人,均为本地从业人员。
这种合作交流在经贸往来之外,更在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在香港具有百年历史的王三正参药庄,就来源于清朝的‘吉林官参局’。”
“香港高教界首枚遥感卫星‘香港科大—雄彬一号’成功升空,就有吉林长光卫星公司的参与。”
“香港是吉林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到位资金占全省外资总量近1/3,排名第一。”
这种跨越山海的默契,在黄强的讲述中有了更深的注脚。此次吉港澳经贸交流暨长白山人参推介活动,必将继续深化在冰雪运动、科技创新、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地理的距离阻挡不了人心的相通,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上,吉林与香港必将携手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
▲吉林人参。
“港澳有的我们非常需要,港澳缺的我们都有”
数据显示,吉林省在2024年迎来了一个旅游的新高峰,全年接待的入境游客达到了92.29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122.9%。来自港澳台的游客人数也突破了8.85万人次,增长率为90.3%。
农历大年初一,吉林北大湖滑雪场迎来了海内外滑雪爱好者,香港游客黄礼先在滑雪道上展现技巧。他表示,飞机上,像他一样的香港游客还有很多,趁着春节假期来吉林“滑个过瘾”。
除了香港,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游客北上打卡,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这座亚洲最大的滑雪场里南方游客常年占比超过60%。英语和粤语已经成为这里的“第二方言”。雪场跟拍摄影师袁春明笑称,“听得久了,我也能说上几句,我靓唔靓仔!就是看我帅不帅的意思。”
这种火热景象不仅体现在冰雪旅游领域,更折射出吉港澳合作正在向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在采访中,黄强特别提到“吉林制造是港澳市场所需,中车长客与港铁已有17年的合作历史,陆续提供了446辆地铁车辆。香港夏季炎热,可以来吉林避暑,冬季可以来吉林赏雪,恰恰港澳有的我们非常需要,港澳缺的我们都有。”
“人心相通最好的方式是加强交流交往。”黄强亦详细阐述了两地合作的广阔前景,吉林大学正与澳门科技大学开展平台共建,“我们期待早日建成,让更多创新成果变成产业的成品和发展的结果。我们也诚邀广大港澳青年才俊走进吉林、扎根吉林,在广阔天地中成就非凡事业、实现人生理想。”
“低调的吉林究竟还有多少种魔法?”
新雪季,“南方小土豆”一路向北,感叹“低调的吉林,你到底还有多少种魔法?”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吉林文旅火爆“出圈”。
吉林的魔法,藏在每一寸黑土、每一片雪花里。
此次港澳经贸交流活动,吉林省精心准备了“一白一黑”两种魔法:“白”是冰雪经济,“黑”是黑土特产。
在佐丹力159数字化智能工厂,全流程无人化生产线上机械手、AGV小车成品智能分拣,一盒盒深加工后的农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总经理张祯琦介绍,自成立以来发展至今,该企业销售额已突破60亿元,纳税超过16亿元,年消耗杂粮18430吨,带动农户4500户。
这里黑土肥沃、林海涌翠,而森林是吉林生态的家底。依托长白山脉蜿蜒筑起的“绿色长城”,吉林冬天拥有世界顶级的粉雪、静风、暖阳和雾凇,夏天是避暑胜地,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人参、矿泉、松花砚“长白山三宝”声名鹊起,G331串联起千里边关如画美景,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彰显着吉林的独特魅力。
“吉林,吉林就是吉祥森林。”黄强阐释。
吉林的魔法,还藏在文化底蕴中。延边州的朝鲜族民俗村热情洋溢的歌舞、查干湖的延续千年的冬捕习俗、雾凇岛的晶莹剔透的雾凇、老里克湖粉雪的静谧悠扬,每一处都像是现实版的“魔法场景”。
“稀缺性和唯一性是旅游的生命。”黄强如是解释。
吉林的自然资源和冰雪优势,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吉林的潜力就像雪下的黑土地,看似沉静,实则蕴藏无限生机。
▲吉林参农。
“辽阔的土地,养育不出狭窄的爱”
这个雪季,一位云南游客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吉林之行引发广泛共鸣。视频中,女孩用充满惊喜和温情的语调讲述着吉林的冰雪奇缘——从热气腾腾的铁锅炖到晶莹剔透的雾凇,从滑雪场的畅快淋漓到东北人的豪爽热情。视频最后,女孩动情地说道:“我时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孕育出如此朴素热情的人,查到的答案是,东北土地辽阔,而辽阔的土地,养育不出狭窄的爱。”
它不仅展现了一位普通游客眼中的吉林魅力,更折射出吉林省以冰雪为媒、以真诚待客的发展之道。正如网友留言所说:“辽阔的土地,养育不出狭窄的爱。”在这片黑土地上,冰雪经济的火热与人文温度的炽热,正交织出一幅动人的发展图景。
“吉林的雪是冷的,但人心是热的。”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她的感受,正是吉林冰雪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冰雪旅游火爆的背后,是吉林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底色,是吉林省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成果。2024—2025雪季,1.7亿人次游客用脚步投票,冰雪旅游总收入突破2950亿元,其中,2024年12月南方游客占比达70%。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总书记提出的理念,正在吉林成为生动的实践。
这个雪季,吉林省冰雪旅游再升级。2024年12月,吉林省提出“滑雪度假地优化提升”“特色冰雪乐园升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质量提升”“特色冰雪品牌”“特色冰雪节事”五大行动。
各景区不仅完善了配套设施,更加强了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让“冷资源”真正释放出“热效应”。
在长春冰雪新天地,工作人员会主动为颤抖的南方游客递上姜茶;在滑雪场,教练们不厌其烦地纠正初学者的动作;在街头巷尾,一句“咱家”瞬间拉近彼此距离……这些细节,被游客们写入游记、拍进视频,成为吉林最生动的“软实力”。
正如一位雪场负责人所说:“游客的感动,往往藏在‘多问一句’‘多帮一把’的细微处。”
“吉林省有很多个新中国第一”
“吉林省有很多个新中国第一。”黄强对这些成绩单如数家珍。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所航空学校、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列铁路列车、第一台电磁式电子显微镜、第一架单反相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袋化肥都诞生在吉林。吉林桦甸夹皮沟金矿已有200多年开采历史,是“中国第一金矿”……
如今,在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内,1958年至1997年间的红旗轿车依然静静伫立,这里陈列着新中国第一辆国产东风牌小轿车,也展示了不同时期大阅兵中使用的检阅车,展现了红旗品牌从诞生、成为“国车”到新时代强势崛起的发展足迹。在2018年“范长江行动——吉林行”活动中,来自香港的学子郑芊淳走进红旗展馆后深受触动:“原来我们熟悉的红旗,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太震撼了!”
地上的红旗车,天上的航空梦。吉林同样在航空航天领域成绩斐然。“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前身是东北老航校,是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1949年香港‘两航’起义后,许多人员和物资被送到这里。”黄强说,“抗美援朝时期,飞行员训练只有几十个小时,就敢与美军王牌飞行员空中‘拼刺刀’,了不起。港澳同胞熟知的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刘洋等都是这里毕业的。”
吉林还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自建厂以来,80年间已拍摄超过3600部影片。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而吉林与香港电影界的合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开启,经典合拍片《滚滚红尘》正是其中的代表。“长春电影节即将开幕,我们热情地欢迎港澳文艺界人士和广大同胞积极参与。”黄强在采访时诚挚发出邀请。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
“把关东军司令官邸还给人民,改造成咖啡馆,再用100年”
▲松苑宾馆曾为关东军司令官邸。
自黄强履职吉林以来,前后20余次频密检查、暗访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工作。“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关系,决不能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决不能干‘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吉林多处历史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如今在新的节点上,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起来”,沉默的建筑“开口说话”。
“冬天路过时,它还被围挡挡得严严实实,我只能从缝隙中偷偷看一眼那栋落满灰尘的老房子。”长春市民孙木新回忆道,“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那是日本东本愿寺旧址。前几天再经过时发现围挡拆了,房子竟然‘重见天日’了,真的很惊喜。”
北京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人声鼎沸,新民大街“焕新”已进入倒计时;丰乐剧场旧址的修缮工程紧锣密鼓,旧日舞台将在修复后重现光彩;长春日本东本愿寺旧址拆除围挡后,栽种的沙冷杉错落有致,仿佛在提前“剧透”即将诞生的“杉·美术馆”。
在丰乐剧场,人们可以聆听媲美维也纳的高水准演出;在昔日的关东军司令官邸,市民可端一杯咖啡坐在阳光下,静静品味建筑的前世今生;在吉林的每一座历史建筑中,发现并学习那段厚重的历史。建筑可以沉默,也可以说话。“我们要把这里真正‘还给人民’,转身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咖啡馆,在消费当中享受愉悦,接受教育,再用它一百年。”黄强如是说。
“作为吉林省委书记,我考虑两件事,第一高质量发展,第二吉林人民共同富裕。”
▲长光卫星科研人员在开展空间环境试验。
2025年以来,吉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一季度,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达1.21亿人次。
一季度,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4亿元,增长4.8%,高于全国0.2%。
一季度,吉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一季度,吉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27.7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此次港澳之行是吉林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将重点推介“吉字号”特产、冰雪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作为吉林省委书记,我考虑两件事,第一高质量发展,第二吉林人民共同富裕。”临行前,黄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这番话不仅彰显了吉林省委落实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更勾勒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清晰路径。
来源:香港大公报
编辑: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点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