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无人村,大家是不是觉得应该到处都是破败的房子,有的房子坍塌了一半,有的房子连房顶也不见了。简单来说就是整体破破烂烂、杂草丛生的。

可就在广东开平市,有一座无人村。并不是荒无人烟,相反在天气晴朗时,还会有不少人前来打卡。这里林立着数栋欧式建筑,虽表面上破败了一些。

但整体上来看恢弘大气,宛若一座中世纪的古堡,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欧洲中世纪。

那么,这么漂亮的一座无人村,为何会无人居住呢?当时又是因何种原因建立的呢?



异国打拼血汗钱

这个古老的村庄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赤坎镇,原名虾村新村,是关氏家族的新家。

全村的建筑风格仿照上世纪欧洲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共有13栋小洋楼,其中还有一座碉堡,用于抵御当时的匪患。

而关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他们家族的创始人关东暖从开平去到香港,然后又辗转到了加拿大温哥华。



关东暖在那里经商,赚到了一笔钱,之后带领村里人一起去加拿大发展,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每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上世纪30年代,关东暖和其他村民回到了家乡,在这个村庄里修建了别墅。

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全部都是从国外购买,漂洋过海三个多月,才能用到这些建筑上面。



由于当时开平境内匪寇流窜,为了村民的财产不受损失,房屋的建设都是别开生面,没想到的都想到了,村庄中间还欠哪一栋碉楼?

碉楼总高五层,顶层有四个可以俯瞰全村的小楼,人站在里面,可以将全村的情况尽收眼底,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抵御匪患。

即便那些人包围不走,这个大楼也能解决所有问题,每一层都配置了三套房子,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根本就不怕影响什么。



上世纪50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时期。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经济和政治的重建,许多人希望通过移民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关氏家族也是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决定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其实他们家族的移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关东暖在加拿大温哥华开药材生意赚到了一定的财富,他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族和家乡。相反,他带领村里人一起去加拿大赚钱,共同努力,为关氏家族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他们在国外打拼多年,为了家庭和生活,他们努力工作,赚取财富。

然而,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为自己的家乡捐款修建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设施。

他们始终保持着与家乡的联系,无论是通过回国参观还是通过捐款支持家乡的发展。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们作为侨胞的责任和担当。

那么,为什么这个关氏家族的人没有回到家乡呢?



心系故土建家园

钱有了,年龄也大了,那句“叶落归根”就像个魔咒,拽着他们的心。

他们决定带着巨款回家。在西方世界呆久了,对欧式建筑那种精雕细琢的东西特别来劲。

回到开平后,他们直接请了个法国建筑师,打算在自家地上盖欧式大楼。这帮人农民出身,要求倒也简单,图纸很快就出来了。



接下来,那真是“钱说了算”的时候了。他们请了村里村外无数乡亲来做工,盖房子的石头、木头,连一颗螺丝钉,都硬是用钱从国外买回来。

这事儿在当时,轰动得不行,看的人都傻眼了。想想看,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面军阀打来打去,老百姓吃都吃不饱,好多人都没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可这边却能花这样大手笔盖房子,这对比太扎眼了。

豪宅高墙护家产

钱多惹眼,也惹麻烦,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土匪强盗满地都是。



为了护住自己和金银财宝,村里做了严密的布防:村子四周站着膀大腰圆的年轻后生放哨。

村中心高高竖着一座五层的碉楼,甚至连望远都考虑到了,危急时能躲人。他们甚至花大价钱请了外头厉害的保镖。

凭着这套防御体系,这帮从加拿大回来的乡亲们在村子里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让周围人羡慕得眼睛发红。



他们住着带壁炉的洋房,村里办起了洋学堂,请来了洋医生,盖了洋医院。附近村子想翻身,能把女儿嫁到这里头去,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这里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光鲜亮丽。

日子过得好好的,抗日战争爆发了。特别是日本人占了广东后,到处祸害乡镇。但这村子不一样,他们提前囤了粮,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枪,枪法也练过。

小股日军来了根本啃不动这硬骨头,大部队又忙着别处。靠着坚固的房子和装备,这堡垒村子在战乱里居然相对安宁地挺了过来。



可谁曾想,抗战是挺过去了,但紧跟而来的解放战争,把这一切彻底颠覆了。这帮回乡盖房、置地买产业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大资本家。

他们最开始觉得内战不用怕,国民党有美国撑腰,武器也厉害,南方肯定守得住。

可是,眼瞅着国民党在北方兵败如山倒,特别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像推土机一样往南压过来,他们心里咯噔一下。



当时的宣传里,有些话是直接对着他们这号人来的。担忧自己“成分不好”,怕以后的日子难过,这像块巨石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他们在祠堂里,连着几个晚上没合眼地商量。最后,大家心照不宣地做了个痛苦的决定:走,再去加拿大。

沉寂百年迎新生

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五十好几了,这个选择等于割断了太多牵挂。但形势逼人,不走不行。



他们再次火急火燎地把国内的家业能卖的都卖了,换成了最方便的金条,登上了去加拿大的轮船。

走的时候,他们在自家房子上显眼的地方刻下了名字。也许是想以后回来祭祖认得路,也许是留下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结语:



主人走了,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欧式村子,一下就冷清了下来。

七十多年过去,没人住,没人管,楼房慢慢破败,野草长疯了,真的成了座“无人村”。

可谁也没想到,它没有被历史完全忘记。这几年,沉寂的老村子突然像炸开了一样,变了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