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印象光影的世界
讲述广元故事,展现广元美丽!
关注有你,共同努力!
“五一”期间,为贯彻落实好何树平书记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创新开展研学实践的指示精神,结合全面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主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朝天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创新举办2025广元市全民国防教育“青春飞扬、强国有我”军事研学体验营主题活动,来自成都、绵阳和广元“四县三区”的6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第一季体验活动。“军事+研学”的创新实践,在曾家山书写了一幅生动的国防教育新图景。这场为期五天的军事研学体验营,不仅为宣传、教育、文旅部门打开了国防教育与研学实践的新视野,更以敢为人先、独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为破解曾家山文旅淡季流量困境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五维融合”革命
在课程上,科学设计了“军事+研学+非遗+思政+感恩”五维课程体系,细化了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应急救援、旗语手语等8个基础性科目,军事障碍、摆渡挑战、泥潭特训等9个实战化科目,军拳格斗术、持枪特训、飞拉达攀岩、CS对抗等8个沉浸式科目,让学员们全身心、全过程、全天候接受训练与熏陶。
在阵地上,规划了以曾家一小营地为核心,原乡训练基地为基底,串联川洞天坑、吊滩河、飞拉达三大军事研学户外基地,规划设置军事训练、户外攀岩、非遗体验、野外拉练、地质探秘、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军训体验营区。这种沉浸式教育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使国防教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体验。“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感恩课堂”触及内心,将军事纪律与家国情怀有机串联,构建起立体化的价值观培养体系。
二、服务保障的“四位一体”创新
实训基地的“军营标准化”改造,实现了从内务整理到餐食定量的全流程军事化管理。安全预案中实现“带队老师+军训教官+生活老师+专业医护”的四重保障,让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个体关爱到群体守护。更具突破性的是“教官—导师”双轨制,既保持军事训练的严谨性,又融入教育心理学的柔性关怀,开创了研学安全管理的新范式。为保障军事研学体验的课程质量和在地特色,从本土退役军人中聘请平均服役年限6年且具备较高军事理论资质的教官8名,吸纳麻柳刺绣、朝天高山耍狮、李家锣鼓等非遗文化传承人及全国思政先进工作者、省级名师、国防教育专家共计20余人组建核心实训团队。
三、传播矩阵的“双优先”策略
邀请知名摄影师和“大鱼影视”“最爱广元”等知名网络大V蹲点拍摄,重点在抖音、短视频发力,制作抖音、短视频120余个、原创图文稿件30余条,并持续开展系列报道,全网流量突破3000万+。其中,国防教育网刊载了活动的专题新闻,中新社、封面新闻、广元融媒体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也报道了军事研学体验活动。抖音话题#曾家山军事研学体验营#72小时突破百万播放,新媒体传播的“裂变效应”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朋友圈短视频矩阵式推送,一度荣登同城热搜第一位,成为川陕甘渝地区“五一”期间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省内外线上线下咨询不断,网络关注热度持续提升。
四、文旅融合的“破圈”效应
曾家山军事研学打样的成功,并成为曾家山文旅的新名片,初步验证了“研学流量”赋能曾家山文旅发展的可行性。随着军事研学的持续开发,也将实现曾家山淡季流量有新突破,研学业态有新突破和青少年客群有新突破。这种“教育+文旅”的产业融合模式,为曾家山的文旅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军事研学体验活动,要根据市场前景、需求变化,活化利用闲置资源与人文、自然资源,推动区域内各类资源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利用”转变,实现“旧场景”向“新IP”转化。
五、超级体验的“三感”构建
从入营仪式的授旗宣誓到结业典礼的战术汇演,仪式感的精心设计强化了参与者的身份认同。野外生存训练中90%的学员完成10公里负重行军,这种突破生理极限的体验,正是意志品质锻造的关键,这种“真实”“硬核”“深刻”的体验感必将令学员们终生难忘。短短一周的军事研学体验,学员们获得感和家长们认可度爆棚,则印证了体验式教育的独特价值。家长们纷纷在网上留言:“广元狼兵初出江湖”“曾家山给孩子们种下了国防的种子!”“菜鸟变形记,00后也优秀!”“这类军事研学要在学校广泛开展”“要让孩子们更多参加这类实实在在的军训体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场国防教育的创新实践,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军事素养,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全民参与的国防教育新生态。当曾家山的晨雾中响起嘹亮军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研学尝试,更是一个城市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度思考与实践答卷。这种将国防教育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在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