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这是今年外卖大战开启后首份来自阿里的财报,本地生活的表现自然备受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与此同时,受益于经营效率优化和业务规模扩大,季度亏损继续收窄至23.16亿元人民币。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饿了么的经营能力近年来持续提升,业务规模扩张速度显著。考虑到4月以来,饿了么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市场竞争、展现出更强的进攻性,这一增长故事,也只是刚开了个头。
近日,多方市场消息传闻,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饿了么业务水位已跃升至全新台阶:日订单量已远超3000万单,活跃用户也呈现翻倍增长态势。
种种信号显示,蛰伏许久的饿了么,当下正通过外卖大战带来的市场洗牌机会,逐步从防守模式转向强势反击。
远超行业预期的增长
“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团队的破峰战报,数量多到看不过来,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冲击新高。”一位饿了么员工表示,过去半个月就像见证了一段新历史,内部从品牌品类、城市、大区到物流,都在翻倍爆发增长,“这种场面以前从未见过。”
4月30日,伴随“饿补超百亿”与“淘宝闪购”相继推出,淘宝和饿了么这对阿里远近场电商的“双子星”,以令人始料未及的协同之姿快速出击。
仅用6天时间,二者就实现了将淘宝闪购做到日单1000万单。五一期间的这场“闪击战”不仅速度惊人,强度更令人侧目。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强强联合,直接将外卖大战从“红黄对战”带入“蓝橙节奏”,让对手几乎无从反应。
淘宝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和流量优势,瞬时为饿了么注入“泼天流量”;饿了么则以其扎实的本地供给和物流网络,完美承接住了流量爆发,更让淘宝能够将补贴和资源集中投入用户侧。
这种双剑合璧的模式,形成了价格上的绝对竞争力,直接推动了订单量的瞬时暴涨。
据媒体报道,在上线的第一个24小时内,库迪咖啡销量较日常增长近10倍,茉莉奶白日均订单增长3倍,招牌商品更是频频突破10万杯销售大关。在商户和消费者的热情推动下,淘宝闪购于5月2日提前在全国全量上线,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了4天。
近期有超过1500家品牌在饿了么生意创新高
淘宝闪购全量上线后,饿了么订单增速就直接拉到了满格。商家们更是直观感受到了“淘宝”这个超级APP带来的巨大势能。上线仅一周,1500家品牌在饿了么生意突破历史峰值;两周后,这一数字直接翻倍,破峰品牌数量已逼近3000家。
“这在一个月前确实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在饿了么上每天都在刷新历史纪录,这也让我们的大盘在不断突破纪录。”某全国连锁茶饮品牌表示,经历这半个月,饿了么订单占比已呈领先之势,在许多区域和门店,来自饿了么的订单已占到七成以上。
奶茶门店订单爆单
如此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增长,以及涌入大量高质新客,对本地餐饮行业来说实属罕见。
一般品牌的生意突破,一年也就发生在特定的几次季节性需求,或者年度的品牌专属节庆中。这次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合作,本质上是在不增加商家新平台运营成本的基础上,直接导入了来自淘宝这个超级平台的巨量客源。
“确实是远超预期的增长,没有磨合成本的‘躺赢’,我们只需要思考如何承接这些新生意、维护好这些新客户。”前述商家补充道。
科技与AI能力的“外挂”
在一季度外卖市场的“口水战”中,饿了么始终保持低调,这也曾让外界一度产生非议。然而,回望这段时期,饿了么实则在暗中发力,通过加速AI布局,为后续的市场反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种策略性地“蛰伏”,让饿了么在当下的出击中,仿佛开了“外挂”。
这个季度里,饿了么在水面下快速推进了各种AI能力的创新应用,进一步加大AI创新对平台在用户、商家、骑手、平台治理等多方面运营效能的牵引。
例如,针对商家运营场景,饿了么力推智能化经营体系,让商家大部分的问题能通过AI解决。
不管是新店入驻,还是线上店铺装修、菜品运营、菜单设计、经营诊断、营销投放,饿了么正在商家运营的全链路上快速上线各类AI工具。以“AI入驻店铺助手”为例,新商家入驻饿了么的流程已缩短至分钟级。这些AI工具让商家在饿了么开展新生意更简单,应对生意变化更加快速。
合并单系统让骑手在爆发期可以顺路取多单
在骑手侧,饿了么智慧物流体系也在今年继续升级,通过AI技术的深度应用,平台正快速提升整体物流整体效率和骑手跑单体验。
在AI的辅助下,饿了么高精度地图系统已实现在top100城市全覆盖,骑手取餐纠错率大幅下降,等餐时间也因此缩短10%。通过骑手调度引擎系统,饿了么让骑手可以实现“顺路多送单”,平台合单顺路率目前已接近90%。
值得一提的是,饿了么同时面向骑手推出了行业首个骑手AI助手“小饿”,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覆盖了骑手配送的各类场景,进一步帮助骑手提升工作效率和体验。
骑手使用AI智能助手“小饿”
行业分析指出,在6天实现1000万单新增量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在短期内应对流量激增和交易爆发的能力。这不仅体现了饿了么在能力建设上的显著进阶,也验证了其技术储备的深厚实力。
在交易翻多倍的情形中,如何确保用户体验不差、让商家不乱,也要让骑手不难,这既需要日积月累的底盘能力,更需要一些“奇兵”助攻。AI技术带来的“生产力buff”,正是饿了么在此次爆发中的有力外挂。
近年来,阿里集团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和亮眼表现,让背靠阿里的饿了么在技术和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透露,饿了么管理层近期在内部对公司全员表示,面向AI技术变革的战略窗口期,饿了么将在今年继续加快AI应用产品的推出和迭代速度,通过技术助力,帮助生态各方都能更好地“升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逆袭故事只是刚刚开始
根据市场机构的推演,饿了么2024日均订单量预计在2000万至3000万单之间,而淘宝闪购为饿了么带来的增量,占比约在30%~40%。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淘宝闪购的1000万单增量,仅是截至5月5日晚的阶段性结果。自5月6日起,淘宝闪购陆续又推出了一系列奶茶免单、鲜花免单活动,加之天猫618营销周期的全面开启,淘宝闪购的免单活动仍在持续加码。
可以预见,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公布最新数据,但饿了么在淘宝闪购的订单规模很可能已突破更高门槛。目前,关于饿了么业务量远超3000万单、跃升至全新台阶的行业传闻,几无悬念。
这波“流量盛宴”带来的不仅是用户薅羊毛的狂欢和热闹,更在深层次推动着饿了么整体经营水位的继续跃升。
饿了么华南城市的一位员工表示,“你可以这么认为,经历这大半个月的闪击战后,饿了么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饿了么了。”在与淘宝闪购的协同过程中,饿了么的运营模式、营销手段以及整体效率都实现了大幅升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仅用6天时间便从0开始突破至1000万单的增量,这在整个互联网发展史上都堪称罕见。所以这场闪击战的成功,不仅将为饿了么带来交易增加,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用户、骑手以及生态各方对平台的信心和黏性。
在商家侧,许多品牌都对未来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在阿里集团持续强化生态聚力的大趋势下,若饿了么能与生态体系内的多端业务进一步深化合作,无疑将为品牌在会员互通、新品首发、跨界营销等方面,寻找到更多结构性增长的新空间。
从商业规律来说,大公司往往生于群雄、卒于无患。竞争会倒逼出一个组织的潜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会打破原有的行业格局与壁垒,催生新的市场关系。如果能抓住时机,那2025年这场由京东入场带来的大洗牌,最后成就的未必不会是饿了么。
“大家有坚定的信心,我们会打到完全胜利。”一位饿了么员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