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里,最怕的不是吵架,不是意见不合,而是你以为对方是朋友,结果他却背后捅刀

嘴上说着为你好,心里却盘算着怎么利用你。这种人,看起来和气,其实心里有鬼。



别看有些人说话滴水不漏,一口一个哥们、姐们,可你只要留心听,就能听出味来。

尤其是下面这四句话,如果你身边有人老爱说,那真的要小心了。他可能不是普通的嘴碎,而是典型的面善心黑

第一句:“我这人说话直,你别介意啊”

很多人一听这话,第一反应是:哎呀,性格直率挺好啊,没心眼

但其实这句话常常是毒舌的开场白。

紧接着他可能就开始说你胖、你穷、你没本事。最后还要来一句:“我这人嘴快,都是为你好。”

你以为他是在关心你,其实人家只是借直率之名,说话不负责、情绪随便发

真正心直口快的人,不会时时刻刻提醒别人“我说话直”,因为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反应。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攻击性包裹”,指的就是这种行为——用真性情的壳,包裹住恶意的言语。

他们把攻击伪装成忠告,把贬低藏在关心里。

鲁迅先生说得好:“有的人吃饱了没事干,拿别人的痛处当玩笑,还以为是幽默。”说的就是这种人。

这类朋友,表面上说话实在,背地里踩你一脚还要你感恩戴德。

早点远离,别指望他哪天会真心实意地帮你。

第二句:“你混成这样,我真是为你着急啊”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关心你。但你冷静想想,这话是不是夹枪带棒的?

“混成这样”这几个字,直接把你的人生盖了章

没了解你的努力、没看见你的困境,就给你判了死刑。还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一副替你忧国忧民的样子。

这种人常常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教育别人



自己不一定多成功,但永远热衷于点评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你越在意他的看法,他越觉得自己高你一等。

世界上没有比干涉别人的生活更容易的事了,太多人正在乐此不疲地干着这件事。

所以这种人,别让他当你的导师。你走你的独木桥,他坐他的评书席,互不打扰就好

第三句:“我早就看那人不对劲了,你怎么还信他?”

这个句式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操作。一开始啥都不说,等你吃了亏、摔了跤,他才跳出来装先知。

这类人有个特点,就是永远站在事后的安全地带,看你跌倒,然后补一脚。

要是你过得顺,他可能就沉默不语,但你要是出事,他一定第一个说:“我早提醒过你了。”



这种行为,用四个字说就是幸灾乐祸,这种人看到别人失败,反而感到暗爽,因为那能让他感到自己比你强。

还有一种隐藏的动机:他可能早就不喜欢你,但又不敢明着说。于是一直等你出糗,然后借机踩你两脚,你越尴尬,他越开心

遇到这种人,不用翻脸,也别再掏心掏肺。他不是来帮你的,是来找优越感的

第四句:“我这人从不记仇,但有些事我不会忘”

这句话特别有杀伤力,因为听起来,他好像挺豁达的,可你再细品,这句话里满满都是记仇的味儿。

表面说不记仇,其实每一个字都在记仇,他不是忘了旧账,而是随时等着翻旧账

你一不小心触碰他某个点,他就把几年前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全都翻出来。



这类人很擅长做情绪档案管理者。

你说过的错话,他能记一辈子;你做错的决定,他可以反复提一百遍。说不定你在朋友圈里发过的动态他都给你整理过PPT。

他们尤其会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候,突然提一句“你上次那事我一直记得”,让你措手不及、心头一凉。

这样的人,没必要撕破脸,但一定别深交。朋友之间最怕的不是争吵,而是藏着掖着的怨气和冷箭。

朋友,不在多,而在心安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是在你跌倒的时候,拉你一把的人;而不是在你跌倒后,站在一旁点评你的人生。

《红楼梦》宁国府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看透人心,是一种修行,识人不清,是人生交的学费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动不动就把这四句话挂在嘴边,你真的得掂量一下:他是在帮你,还是在慢慢掏空你?

人这一辈子,交朋友不是拼数量,而是选质量。愿你能擦亮眼睛,识破假面,把心留给真正值得的人。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