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是母亲节期,贾云馨(甜馨)的社交媒体更新频率引发网友关注……





这位12岁星二代在五天连发五条动态,其中三条聚焦童年影像:4岁时与李小璐的亲子写真、7岁生日全家福、与贾乃亮游乐园互动的珍贵片段。

心理学专家指出,青少年日均社交平台使用超过2小时即存在依赖风险,而甜馨在课间频繁更新的行为,已显现出异常黏性。



据数字青年行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00后日均触网时长已达6.8小时,但星二代群体因家庭特殊性,面临双重压力。

甜馨账号现存327条动态中,涉及家庭回忆类占比41%,远超同龄网红15%的平均值。



在其最新舞蹈视频的评论区,超6000条留言里既有“心疼宝贝”的关怀,也不乏“作秀”“博眼球”的恶意揣测。

破碎家庭的情感投射

爸爸妈妈分开了,但他们都爱我”,甜馨曾在生日直播中说过的话,成为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关键注脚。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分析,离异家庭子女在青春期(12-15岁)出现怀旧倾向的概率是完整家庭的2.3倍,这与安全感的阶段性缺失直接相关。

甜馨动态中2018年前的家庭影像占比87%,恰是其父母婚姻存续期。



在“初音未来COS事件”中,甜馨曾因造型争议单日接收287条负面评论,面对“你妈做头”等涉及李小璐的恶意玩梗,这个倔强的小姑娘选择直接回怼:“不了解别人就不要乱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数据显示,星二代遭受网络暴力的概率是普通青少年的17倍,而父母离异者遭遇人身攻击的频次再增34%。

监护缺位的现实隐忧

当甜馨在评论区坦言“最近心理状态不好”时,公众目光转向了监护人的责任。



对比同期星二代:黄磊女儿多多社交账号由其工作室代管,田亮子女动态多由父母把关,而甜馨不仅自主运营多个平台,更在争议后仍保持高活跃度。

教育专家指出,14岁以下未成年人开设社交账号需监护人书面同意,明星家庭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监管漏洞。



李小璐的育儿方式始终伴随争议,其抖音账号中,12岁女儿已频繁出现于美妆、街拍类内容,某条母女合拍换装视频获赞327万,却被儿童心理学家批评“过早接触成人化审美”。

而贾乃亮在直播带货中提及女儿的频次,从2021年的场均3.2次降至2023年的0.7次,亲子互动可见性持续降低。



流量时代的童年代价

甜馨与娱乐公司合作单曲《WAKUKU》的遭遇,折射出星二代入圈的残酷现实。

该曲在QQ音乐评论区收获1.4万条留言,“修音过度”“强捧之耻”等负面评价占比达63%,与其说是音乐作品,不如说是场失败的流量实验。



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显示,父母从事演艺行业的青少年,18岁前接触商业活动的比例高达78%,其中34%出现焦虑症状。

网友“云养娃”的矛盾心理在此显露无遗:既对甜馨的遭遇表示同情,又难以接受其踏入娱乐圈。



这种群体心理投射,本质是公众对明星家庭“代际剥削”的本能抗拒,正如某高赞评论所言:“我们心疼的是那个被镜头记录整个童年的孩子,不是又一个资本催熟的流量产品。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儿童保护组织提出三点建议:

1. 数字戒断干预:参照法国《儿童网络保护法》,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每日1小时社交平台限时



2. 心理建设机制:建立明星子女专属心理咨询通道,国家二级以上咨询师介入

3. 职业准入规范:严格限制16岁以下星二代商业活动,违反者纳入艺人诚信档案

甜馨的社交媒体签名仍写着“要做自己的太阳”,但当阴霾来自最亲近的星空时,这个12岁女孩需要的不仅是网友的善意,更是制度性的保护。



或许正如她在清空账号前最后的动态所言:“幸福不是晒出来的”,这句话既是青少年的懵懂感悟,也该成为成年人反思的起点。

图源网络,侵权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