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给汽车行业“上了一课”的雷军,在最意气风发之时,却被泼天的流量上了一课。雷军发出“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的感慨,似乎过早了一些,风波远未平息。

从小米SU7撞击护栏后自燃带来的安全隐忧,到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过度宣传的质疑;从SU7 Ultra原定1548匹马力被限制至900匹引发的性能争议,到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指散热设计缺陷;近期甚至开始有不少车主反映小米SU7大灯外框和翼子板翘边……小米汽车正经历一场从技术到品控的全方位信任危机。

5月19日,雷军个人微博连更数条,公布将于5月22日晚7点举办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并发长文“小米芯片之路”,历数小米芯片研发过程。“2021年初,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议:造车。同时,我们还做了另外一个重大的决策: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

同时,本次发布会上的另一重磅新品,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备受关注。这一波源于汽车的流量反噬尚未结束,迎接这款新车的是又一波泼天流量,还是新一轮的质疑和危机?



图片来源:微博@雷军

即将举办的发布会主题为“新起点”。对于小米和雷军而言,3月底的事故似乎成为了一道分水岭。

在一场内部会议上,雷军表示:“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是15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图片来源:微博@雷军

尽管依然有众多网友为雷军和小米打气加油,但“新手保护期”一说,也引来了新一轮的指责和质疑。再加上小米SU7 Ultra退车事件不断发酵,小米汽车的“顶流”反噬,远未停歇。

退订风波

曾经喊着“对标保时捷”的SU7 Ultra,如今被车主怒斥“4.2万买个带孔的盖子!”

据悉,不少车主选择加价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只为追求雷军口中的“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然而当车主拆开前舱盖才发现,所谓的“双风道”不过只是两个装饰孔,既没有连接刹车散热系统,也测不出任何导流效果。

这部分车主与准车主们认为小米涉嫌虚假宣传,要求退车和退还定金。但谈判过程显然并不顺利。

5月15日,在微博拥有204万粉丝的网络作家“风云XTony”发文称,其作为小米SU7 Ultra挖孔版准车主,已经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某某、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某,线下约谈三个多小时,但没能达成最终方案。“风云XTony”表示,小米方面说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该博主还称他们的维权诉讼群目前已达70多人,准备一起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主张退一赔三。

对此说法,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5月16日在其个人微博回应称:“这两天出差见了很多行业朋友,也和一些车主交流沟通,整个过程本人从没说过谣传的信息。”

然而紧接着又有多位小米SU7 Ultra准车主爆出“退订遭遇60天冷静期”。有车主传出的聊天截图显示,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回应称:“基于当前现状,您的订单我们不会继续生产,原预计交付周期作废。如您想继续提车,您可在60日内,联系我们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60日您未能沟通申请继续生产,则视您确实无提车意愿,我们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

“60天退车冷静期”被嘲讽为小米汽车对行业的又一新发明,再一次掀起讨论热潮。

李肖爽称,自己正在出发去下一个城市,会继续去和用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相信只要真诚去沟通去解决问题,一定会取得用户的认同。

但在不少车主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消费欺诈!没提车的该原价退,提车的必须假一赔三”。

对于小米汽车于5月7日致歉声明中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供限时改配服务,以及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的做法,车主们也并不买账,甚至认为是“打发叫花子”。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在部分车主和网友看来,小米汽车一方面承认自己表达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又不同意退单,态度极其傲慢。

目前,小米汽车与维权车主的谈判仍在继续。

困境重重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已经多次引发热议,不同于燃油车时代经历过上百年时间反复打磨出的汽车安全标准,近年来不断更新的智能驾驶、电池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及法定标准,行业内外仍在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作为造车中的新“顶流”小米汽车,在这些方面自然首当其冲。

5月16日,小米汽车发布新一期答网友问,针对“网上讨论有小米SU7的前保险杠靠近大灯处出现一些形变的情况”进行回应。

小米汽车称:“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极小范围的小米SU7,车辆保险杠在安装时因间隙调整不一致,边角位置尺寸膨胀释放空间不足,在经过阳光暴晒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变形。如果您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将为您提供免费的上门取送车和修复服务(时间约1小时内)。”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表示,小米SU7翼子板设计偏大,装配到一起过于紧密,没有任何缝隙的话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因为热胀导致顶起,这是设计造车经验不足导致的,自己从事汽车投诉工作12年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事实上,无论前期是因为宣传而拉高了期待,还是对雷军本人的信任开始出现裂痕,事到如今,许多小米车主正在从各个角度和细节审视自己的小米汽车,任何问题都能在社交媒体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

汽车作为工业制造的集成之作,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进化与沉淀,这样的审视对于一个刚刚造车几年的新生企业而言或许有些残酷,但这些在短短几个月前还是“两厢情愿”。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按照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的信息来看,将于5月22日举办的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即将发布的重磅新品包括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YU7”等。

近期的各种事件和质疑会不会影响首次亮相的新车的口碑和销售,同样备受关注。

近几周,小米汽车销量有所下滑。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终端销量数据:2025年第17周(4月21日至4月27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7000辆,较第16周环比下滑2.8%;第18周(4月28日至5月4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5700辆,环比下滑18.8%;第19周(5月4日至5月11日)销量为5200辆,环比下滑9%。

雷军于5月16日的个人微博中谈及小米造芯路时写下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如果能够度过此次危机,造车十年后,再回顾当下,不知雷军又将作何感慨,是否还记得当年的豪言壮语:“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