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曹婧雯

“水中飞鱼”会怕水吗?张蒙,巴黎残奥会上获得游泳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10冠军的运动健将,小时候竟然怕水,每每被教练提起来扔进泳池。带着身体的残缺,她凭借热爱与坚持,终于站上了世界瞩目的最高领奖台。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依旧在进行紧张训练的她,向全社会展示着残疾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从恐惧到热爱

怕水的孩子有了奥运梦

张蒙,1996年带着先天性左手手掌畸形的缺憾来到这个世界。八岁那年,张蒙与游泳结缘,从此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奇迹的征程。

2004年末接触游泳时,张蒙是怕水的,每次上游泳课时所有小队员都入水了,只剩一个人站在泳池边不知所措。“我比较胆小怕水,每次所有队员都下水了,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岸上,教练就会走过来提着我直接扔下去。”回忆起小时学习游泳的样子,张蒙不禁笑出声来。“教练逼迫我几次之后心里反倒不害怕了,自己也慢慢喜欢上游泳,然后就会开始下水,积极训练。”张蒙说。在教练的指导和鼓励下,克服内心恐惧的张蒙开始沉醉于水中自由放松的感觉,每天上两节游泳课,一节课需要上三小时左右。

2008年,游泳成绩始终没有大突破的张蒙产生了放弃的心理。“年纪小的时候,心理就容易受到成绩的影响,我当时游泳课也不上,回学校接着读书了。”张蒙说。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游泳赛项逐渐拉开帷幕,数以亿计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情况,这其中也有小小的张蒙。“在电视上看的时候心里又会想起过去训练的日子,想着能不能再回去练,我也想上奥运会比赛。”怀揣着北京奥运会种在心里的种子,2009年张蒙重返训练场。她深知,要想在游泳领域取得成绩,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每天张蒙都会在水中反复练习,从基本的游泳动作到复杂的技巧,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蒙的游泳技术日益精进。2012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国家队,并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了女子SM10级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枚残奥会奖牌,也是她游泳梦想照进现实的重要一步。

成长总是充满挫折

她在挑战自我中成功

成功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张蒙的游泳之路也不例外。在训练过程中,她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疲惫还要克服心理的压力。由于左手残疾,张蒙在游泳时很难保持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反复练习,不断调整姿势和节奏。然而,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在某些时候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有时让她倍感挫败。

此外,伤病也是张蒙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上一届东京残奥会的时候膝盖有伤病,会影响成绩和赛前训练,伤病时看到队友还在水里拼命坚持,就会焦虑有压力,担心落下东西。”张蒙坦言,压力越大的时候动力也会越大,有压力是件好事,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面对伤病带来的疼痛,我自己内心会坚持打起精神训练,就像教练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死不了,就在水里面拼命干。”

一路走来,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张蒙更加坚定的信念。她深知,只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才能突破自我、创造奇迹。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上,她像一条“水中飞鱼”,在泳池中奋力拼搏,勇夺4金4银,并顺利获得了巴黎残奥会的入场券。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她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最好证明。


巴黎残奥会上,张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在女子SM10级200米混合泳决赛现场,张蒙以2分26秒81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亚洲纪录。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残疾人游泳事业的骄傲。“站在残奥会领奖台上时真的觉得值了,在那一刻回想这12年当中的艰辛,觉得那些辛苦都不是事,都是值得的。”

冲击洛杉矶残奥会

坚持训练的她相信自己

如今,张蒙已经成为中国残疾人游泳界的佼佼者。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残疾人运动员勇敢追梦、不懈奋斗。

提及过去,张蒙坦言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过去的自己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如果早几年有坚持的意识,可能会更早拿到好成绩。”面对未来,张蒙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现阶段我还是想要好好训练,再冲击一下洛杉矶残奥会,虽然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出现体力难恢复的情况,但是只要我花费更多时间主动做一些恢复,练好每一堂课,我是相信自己的。”张蒙说。

在所有的词语里,张蒙更希望用坚韧来形容自己,“我从8岁到现在29岁,20多年,没有坚韧的意识应该坚持不到现在。”在未来的日子里,张蒙将继续在泳道中奋勇前行。她希望能够代表中国参加更多的国际赛事,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同时,她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残疾人游泳事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的进步,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项运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