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四川成都博物馆以青年力量为关键词,通过深化馆校合作,策划和实施以“从文物对话到文化创造”为主题的系列精彩活动,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的窗口与展现自我的平台。


▲ 学生手绘汉陶立舞俑 成都博物馆供图

5月16日,成都博物馆联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在博物馆开设了一堂深度互动的历史教研课《凝固的岁月,流动的文明——陶俑中的成都呼吸》,让学生了解馆藏陶俑的前世今生,感受古代成都的生活百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教研组教师谢政依托东汉俳优俑等馆藏陶俑,引导学生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文学表达等视角,解构陶俑背后的城市印象,并以分组调研等方式,驱动学生在观察文物细节、追问历史成因、联结城市精神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成都博物馆还与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共同策划历史文化共联共创活动,精选75件展现成都平原文明演进历程的文物手绘图,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以“古蜀密码”“秦汉气象”“唐宋风华”3个主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探究文物背后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艺术价值。

“博物馆课堂的资源优势贯穿全程,战国铜壶、石犀等文物成为历史叙事的活教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化身小考古学家,在触摸历史肌理的同时,通过团队协作与创意表达,深度理解成都文化基因,实现历史文物与现代教育的跨时空对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18日,成都博物馆还将联合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开展“街巷里的成都抗战记忆”城市研学活动。作为成都博物馆“成博带你游成都”研学线路品牌策划的新主题,本次活动以展现成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历程的“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近世篇)”为核心,连接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雕塑、一号防空洞等点位,展现成都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贡献。

“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时代命题下,我们以教育创新为支点,构建历史传承与青春成长的双向通道。”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馆校双方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通过课程共建、研学共享、智慧共创等实践,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让学校的创新思维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种双向赋能的协同育人模式,既是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生动诠释,更是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而开辟的文化育人新范式。”这位负责人说。

2025年5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成都博物馆:文物成为历史叙事的活教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