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如果从2024年9月,昂科威(参数丨图片)PLUS试水开始算起,上汽通用在别克、凯迪拉克的主力油车上,推进的“一口价”策略,已经半年有余。这既是一场伴随着高管变动而起的营销策略攻势,也是一场合资大厂转型期承前启后的生死战。昂科威“一口价”出台之后,更是被其他合资车企纷纷效仿,难免堕入了同质化、伤害品牌形象的争论。现如今半年过去,这场“自救”成效会是如何呢?
5月初,车厘子走访广州的别克4S店,凯迪拉克4S店,发现别克经销商对“一口价”执行十分到位,没有再谈价格的松动(分期可再让少利),“五一”促销期间,给的也只是1000元抵2500元现金券;反而凯迪拉克门店,3月才执行焕新“一口价”21.99万元的CT5,店员表示根据置换、全款/分期的不同再让利,换句话说,店里也有自己的“一口价”。
“一口价”提了“一口真气”
若把目前别克、凯迪拉克主流油车官宣“一口价”时间和销量,罗列成一个表格,不难发现“一口价”对市场热度是递减的,成效高低还和具体车型的行情紧密相关。去年9月,昂科威PLUS金秋限时16.99万元“一口价”,相比官方指导价下调了整整6万元,使得昂科威Plus在国庆假期收获超过7000台的订单;而君越、君威落实“一口价”后的第一个完整月,单车销量就实现了环比和同比的显著增长。这三款车从低点,止跌回升翻番站稳,可谓“一口价”功劳。
但“一口价”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每个车型都有翻倍稳步增量的效果;像3月GL8陆上公务舱推出的“一口价”19.99万元,对其销量提升就没有想像之大,明显受MPV新能源化来势汹汹和其他燃油MPV降价的夹击;4月GL8同比上升的功臣是GL8 PHEV版本;同时,“一口价”对凯迪拉克帮助并不大,4月是CT5“一口价”后的完整月,销量竟还有所下跌,显然二线豪华品牌比的不是绝对价格;而如今凯迪拉克,月销能上千辆只有CT5和XT5,除了换款小修小改,“护盘”也只能把价格再继续下探。
的确,“一口价”给上汽通用提了“一口气”。去年9月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接手时,上汽通用正经历“至暗8月”,销量同比跌去8成,月销1.58万辆的水平,还不及第一梯队的新势力;卢晓+薛海涛的组合,一个技术出身,一个市场营销出身,让这两位救火队长拯救上汽通用,最适配不过了。
2024全年,上汽通用锐减至43.5万辆,比2023年全年100万辆锐减56.54%;但今年一季度上汽通用汽车销量12.9万辆的表现,超越董事会原来设定的目标,而且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盈利。试想下,若没有“一口价”承托会是什么局面?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被问及怎么看上任8个月,上汽通用的改变,说得很真切:“过去8个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团队改变了很多”,第一是听用户劝,客户要啥;第二是成本控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的“一口价”模式也不会亏本赚吆喝;第三是实现“营销产品互锁”。与上汽通用8个月以来的销量曲线,明眼人都觉得这对“救火组合”足以胜任,油车的单价和数量走低是大势,“一口价”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有,但不及生存困境致命。
但并不代表卢+薛组合可以松懈,上汽通用的“近忧远虑”也很明显:近期,要止跌站稳,4月上汽通用的销量为42069辆,同比仍下降15.29%,而“一口价”对终端的吸引力已减弱;远者,合资2.0觉醒非上汽通用一家,大众、丰田也在雷厉风行变革,新打造的子品牌“至境”,要怎么赶快追上第一梯队智能电动化,还要做出特色,定义自己的品牌和标签;再有,上汽与通用的合作将于2027年到期,双方是否续约,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合资2.0,只有一次掀桌机会
在走访别克4S店中,车厘子发现展厅C位的都是燃油车,三分之一的区域还被别克GL8各车款占满;前两年着力宣传的别克E5、别克E4,要么放在角落,要么干脆不展示,对照月销量,很容易得出,这两台车和微蓝6一样,宣告上汽通用别克纯电1.0时代的失败。
所以新能源高端子品牌“至境”,在上海车展官宣才那么轰动。“至境”就是上汽通用推倒重来,在合资2.0时代转型的所有牌面了,支持纯电、插混和增程的全新“逍遥”架构、新一代的智舱设计,拉上 Momenta深入合作的高级驾驶辅助,还有电池安全、安全冗余都做到最好:
融合合资“基因”,突出“本土化”设计理念,找有优势的供应商合作,在架构、智舱智驾、配置上大幅补齐、追上中国军团,主打一个“听劝”。
招数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你对比大众、丰田所做的合资2.0转型,基本也是这些。南北、安徽大众,在上海车展推了三款概念车,增程车型明确在列;而丰田的步伐更快,除了推“中国首席工程师(RCE)计划”,合资首款具备鸿蒙座舱的铂智7年底就能上市。
而上汽通用“至境”像一张“白纸”,大众ID.虽说从未大紫大红,但好歹也几年闯过来,丰田今年也出了铂智3X爆款,验证自己只要定价成功,在消费者心中仍有不错的影响力;相比之下,“至境”的全新入局,在消费心智和市场辨识度都没有优势。毫不客气的说,“至境”腹背受敌,消费者除了会“拉”上新势力对比一番,合资1.0时代的较量,会不会被带到现在?以前是合资都不能打,自然提都不提,现在有得比较,而且产品力是趋同的,消费者心中的砝码更偏向哪边?
所以,理性的分析,“至境”只准胜不许败的出场,才是抛给卢+薛组合的大考。若稍有不慎,上汽通用又会面临去年8月“退无可退”的困境。
“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9月份,接下来“至境”旗下基于逍遥架构的核心产品,都会一一跟大家见面。我希望把每一款车都踏踏实实介绍好,把产品更好的价值传递给消费者。”自然,薛海涛就是“至境”最大的产品经理了。
从薛海涛的回答,基本上看到了上汽通用目前“外松内紧”的状态,未来12个月,有6款“至境”车型密集上市,而在产品未上市前,上汽通用踏踏实实把“至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
面对卷到极致的市场,留待“至境”回答的问题太多了,智能化能对标第一梯队吗?说“至境”要延续别克的好底盘、安静的品牌基因,到底怎么呈现?现在高端品牌都奉行“量大管饱,加量不加价”的逻辑,“至境”的高端定位具体落到哪里?定价会有什么诚意?
目前,“至境”很多信息都还未透露,但上汽通用显然要把车,卖给以往买别克油车的人群,承接他们油转电的消费升级。当然,打好品牌定位和价值基础,“至境”迟来破局的机会犹在;搞不好,一切愿景都是空的,“至境”会淹没在迭代无新能源新车堆里。
而凯迪拉克的新能源转型,大概率要比别克慢,LOVE家族四款纯电产品上海车展才集中亮相,凯迪拉克的新能源起势,也要到明年才有看头。
说一道万,如今的市场,给每家车企出牌的机会只有一次,转型的第一波无法打响,后面的弥补再多,都只是赚了辛苦和眼泪的徒劳。
所幸,卢晓+薛海涛组合,着实让人感受到上汽通用对大势清晰的研判,变革的决心和“听劝”的态度。
“上汽通用会坚定地在2027年保留8辆左右的燃油车。”
“从2025年起,别克在中国推出的全新车型序列将全部为新能源车,未来两年内,更将实现新能源车型对主力价位段的全面覆盖。 ”
“我们不会再做亏本的生意,所有产品必须盈利。新能源产品要盈利,到2026年销量占比50%以上。”
显然,在去年通用汽车把别克品牌的主导权和产品定义权,都交给上汽通用后,内部激发起前所未有求胜心和驱动力,尝试把这28岁的合资车企,从市场的边缘拉回舞台中央。
背后的支撑,主要基于股东双方的支持,和“退无可退”的现实环境。也正是这样,上汽通用之后走的每一步,远比“一口价”来的惊心。上汽通用与每个还在国内车市生存的车企一样,2025年既不能输,也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