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短短四到六分钟,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在山东的一辆网约车里,一位年轻的学生突然心脏停止跳动,情况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他的同学姜昭鹏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用在学校学到的急救技能,为这位同学实施了专业的心肺复苏。
为了救人,他错过了自己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高考。
一边是救人性命的大义之举,另一边是可能改变命运的关键考试,看似两难的选择,却因为后续的温暖故事而变得格外动人。
事实证明,善良终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姜昭鹏是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的一名牙医专业学生。
谁能想到,学校普及的急救知识,这种与牙医专业看似毫无关联的技能,竟然在一次普通的网约车行程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平日里认真学习的这些知识,会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生命。
很快,“姜昭鹏”这个名字和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网络,整个山东都因他而感到骄傲。
那一刻,姜昭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他严格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每分钟100到120次的按压频率,确保按压深度,并让胸廓充分回弹。
网约车司机同样功不可没,他果断联系交警,获得了紧急情况下闯红灯的许可,一路飞驰,将原本十五分钟的路程缩短到了七分钟。
这短短几分钟,是用生命在争取时间。
从姜昭鹏开始按压,一直到把同学送进医院交给医生,他始终没有停下双手的动作。
然而,当同学被推进抢救室时,情况依然十分危急:失去意识、心跳停止、脉搏消失,瞳孔已经散大。
医院的医疗团队立即接手,持续按压近二十九分钟,配合八次电除颤,终于成功将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事后评估显示,患者脑部未受损伤,拔掉呼吸机后语言表达清晰。
主治医生明确表示,这一切完全得益于姜昭鹏在“黄金四分钟”内及时且专业的院前急救。
但问题来了,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就突发心源性猝死了呢?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
医院心内科主任解释道:“熬夜是主要诱因。”
据推测,那位同学可能因为备考压力过大,长期睡眠不足,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医生提醒大家,长时间熬夜会使神经系统持续紧张,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早搏等问题,这些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严重的健康隐患,这确实值得每个人警醒。
这个事件不仅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传递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
被救的同学苏醒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关心姜昭鹏是否赶上了考试。
而姜昭鹏则坦然表示:“人生只有一次,考试可以重来。”
这份豁达和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
他们的相互牵挂,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学校的领导们深受触动。
姜昭鹏所在学校的校长公开赞扬了他的行为,并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其他院校沟通,希望能为姜昭鹏争取一个破格录取或预科培养的机会。
规矩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有温度。
不久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经过核实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决定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备用试题,为姜昭鹏安排一场补考。
考场设在济南商务学院的一间会议室里。
对于平时成绩优异的姜昭鹏来说,错过这样重要的考试无疑是一种遗憾。
尽管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最初的失落和焦虑也是真实存在的。
当补考通知送到他手中时,他激动得差点落泪,不停地向所有关心此事的人鞠躬致谢。
这份迟到的欣慰,更加坚定了他救死扶伤的信念。
从姜昭鹏的果断施救,到网约车司机的全力配合,再到医院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充满人情味的安排,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完整的“爱心闭环”。
社会各界对善举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让好人不再因行善而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反而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机会。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规则是用来约束胡作非为者,而不是让好人寒心的工具。”
整个事件就像一场爱的接力赛,在齐鲁大地绘出了一道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