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贸易代表签署的联合声明"相互撤销91%关税"的条款让全球都放心不少,但没想到声明发了还没几天美国就变了嘴脸,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会的表态:"90天后若谈不成,关税将大幅上调。"

而且特朗普政府还对我们发了三条威胁,似乎想要让自己在今后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我们也不是曾经的中国,面对特朗普的态度变化,我国也立刻公布了稀土管制的最严格手段。



那么这次特朗普政府祭出了什么样的杀招?中国稀土管制令已经全面铺开,美国又要拿什么筹码来交换?

«——【·三天内三次威胁·】——»

面对国内舆论的压力,特朗普政府选择以"对华强硬"作为政治突破口,在5月13日至14日短短两天内,连续对中国发出三次威胁信号,试图通过制造外部紧张转移国内矛盾,同时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

5月13日,在回应中美贸易协商机制前景时,特朗普公开变脸,宣称若未来90天谈判未达成协议,关税将从当前的30%进一步上调至"更高水平"。

这一表态与日内瓦协议释放的缓和信号形成鲜明反差,实质是延续其"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一方面将日内瓦协议定义为"临时安排",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设定时限和关税威胁,迫使中国在后续谈判中接受更多美方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别强调中国"必须和其他国家一样"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美国对全球贸易秩序的霸权思维。

在美方逻辑中,所谓"谈判"并非基于平等互利原则,而是要求中国按照美国制定的规则行事,否则就施以关税惩罚。这种将单边制裁常态化的做法,不仅违背日内瓦协议精神,也为中美贸易关系埋下新的不确定性。



«——【·芬太尼议题的再炒作·】——»

5月14日,卸任4个月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突然介入争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发难。这位民主党籍的"对华鹰派"声称,特朗普政府征收的相关关税是对中国的"明确警示",试图将美国国内药物泛滥问题归咎于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党内部普遍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背景下,伯恩斯的表态显得尤为特殊——这既是两党在对华强硬立场上的罕见合流,也暴露了美国政客将公共卫生议题政治化的惯用手法。

事实上,中国早已用数据澄清责任:中国对芬太尼实施全球最严管控,年出口量仅24.6斤且从未流向北美。美国芬太尼泛滥的根源,在于本土医药资本为逐利夸大药物疗效、监管机构纵容药品滥用,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失效。



但美方刻意回避这些深层原因,反而将中国作为"替罪羊",其真实意图是为后续关税措施寻找"道德合法性",同时为两党合作制造"共同敌人"。



«——【·芯片管制的加码·】——»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商务部重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精准打击。5月13日,美方以"防止技术落入对手手中"为由,宣布扩大对华芯片管制范围,明确禁止美国芯片用于开发中国AI模型。



这一政策是拜登政府技术遏制路线的延续,但手段更为激进——上周甚至传出"给高端芯片安装定位器"的计划,试图从物理层面阻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可能。



追溯美国芯片管制的演变脉络,早在今年4月便已露出端倪。当时拜登政府允许英伟达H20替代芯片对华出口,而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收紧政策,甚至迫使企业CEO黄仁勋公开表态"禁止任何替代芯片出口"。



这种从"有限开放"到"全面封锁"的转变,反映出美国两党在遏制中国AI发展上的共识——将芯片产业作为"科技冷战"的主战场,试图通过全链条管制,使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领域"断代"。

«——【·中国反制·】——»

面对美国在贸易谈判后迅速变脸的操作,中国果断出手,亮出了关键反制手段,5月14日,一场关乎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商务部等10个国家部门,稀土主产地省份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稀土资源管理的升级方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对稀土产业实施全链条严格监管。从矿山开采源头开始,到后续的加工提炼、运输流通,再到最终出口环节,每个步骤都要纳入监管体系。



比如在物流运输方面,要求所有稀土产品装车发货时必须使用电子监管码,出口企业每月都要向监管部门详细报告产品销售情况,铁路货运站和港口码头也将加强抽检力度,防止出现违规走私行为。



这些举措堪称近十年来我国在稀土管理领域最严格的政策组合拳。事实上,在中美日内瓦谈判之前,就有消息传出,美国试图用关税减免作为交换条件,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彭博社的报道显示,美国相关机构经过测算发现,本国航空航天企业储备的稀土原材料,仅能维持两个半月的正常生产。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动力电池到电机制造,稀土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可见,稀土供应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关键,中国此次收紧稀土管控,精准命中了美方的要害,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由于缺乏完整产业链,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产品。



此前美国多个军工企业和新能源厂商,就曾因稀土供应短缺被迫减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才急于在谈判中就稀土问题与中方展开博弈,试图缓解自身产业面临的供应压力。但中国显然早有准备,用强硬的资源管控政策,向美方传递出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制裁带来的反而是发展·】——»

从日内瓦协议的迅速变脸,到关税、芯片、芬太尼的连环施压,表面上看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投机,实则折射出美国对全球权力格局变化的焦虑。

当中国在AI、5G、新能源等领域突破美国技术壁垒,当"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起更具包容性的贸易网络,美国传统的霸权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本质上是试图用旧有的"关税大棒+技术垄断"模式,维系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顶端地位,但中国的反制举措揭示出一个新的逻辑: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任何单边制裁都可能引发"飞去来器效应"。



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不会动摇,而任何试图通过威胁手段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都将在全链条的战略反制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胜者,终将属于那些坚守自主发展道路、尊重全球治理规则的国家。



信息来源:“中美互相暂停关税后,稀土出口现在成为焦点”



美仍对华加征芬太尼关税 外交部: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商务部回应美方加严限制中国芯片: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