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皇家御用,现今是潮流单品,南京云锦和故宫博物院有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5月16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南京云锦博物馆《云锦里的故宫》特展亮相,南京云锦和北京故宫已一脉相承600年。现场,既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藏织绣文物,也有南京云锦博物馆复制的龙袍,还发布了文创新品。


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透露,明年,南京云锦博物馆新馆将建成启用,云锦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之路将进一步升华。

云锦与故宫,血脉亲情600年

走进展厅,展柜里的云锦面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湖色地正“万”字锦缎、绿地缠枝莲妆花缎、鲤鱼戏水金宝地、墨地织金灵芝鹤寿妆花缎等虽然历经百年,但色泽依旧明艳,看上去高贵得很。这些面料,都是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传世珍品,也是云锦研究所的前身江宁织造府为清代皇家织造。


现场,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介绍,南京云锦和故宫博物院的关系可谓一脉传承600年。


她说:“云锦、宋锦、蜀锦这三大锦都是为皇家和百官服务;其中,云锦只为皇家服务,只能为皇家御用。宫廷用品有四大用途,分别是上用、内用、赏用和百官用,上用即皇帝皇后使用,内用是皇宫中皇帝皇后之外的人用,赏用是皇帝赏赐用;百官用是朝廷官员们使用。而这四大用途中,只有云锦是上用。”


故宫博物院屹立600年,24位皇帝先后居住过,云锦博物馆的前身江宁织造府织造的云锦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为紫禁城输送云锦面料、龙袍等皇家用品。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在百年时间里守护着180多万件文物,其中有18万件为织绣品。陈丽华介绍:“18万件织绣品中,当中许多龙袍、吉服、面料都是南京云锦。”故宫的账本中,明代的妆花、织金、库锦、库缎,这些都是从南京进入故宫的;而云锦一词出现在《天水冰山录》中,这部书是明朝严嵩父子被抄家时的流水记录。


共同守护,一次次复制让文物“活”起来

南京云锦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一个是非遗技艺的沃土一个是文明的殿堂,双方共同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丽华表示,因为南京云锦和故宫的血脉亲情,所以,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时,故宫博物院调拨了62件云锦珍品,原故宫织绣负责人曾特意到南京表达祝贺,并向研究所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历代织物相关情况。1963年起,南京云锦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织绣组开始合作整理丝织文物,让那些珍贵文物“活”起来,展示给公众。几十年来,南京云锦为故宫博物院复制了明黄色云龙纹妆花缎宝玺罩25件套、长春宫椅垫32件(套)、咸若馆锦佛幡15件套、唐卡织金锦面料……这次展览南京云锦博物馆捧出了两件龙袍复制品,明黄色地织五彩八宝金龙纹妆花缎吉服袍和石青八团云妆花缎龙袍。


南京云锦国家级传承人周双喜告诉记者,为故宫博物院复制文物的过程是一个云锦人充当“文物医生”,望闻问切,让文物复活的过程。他说,“2013年,我带队去故宫博物院帮复制明黄色云龙纹妆花缎宝玺罩,文物本身已经发白几乎看不出颜色和纹饰。通过褶子判断出纹饰和颜色,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复制出来。”

守正创新,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

一经一纬,织就锦绣山河。南京云锦如何走出深宫走进大众?展览中,《金鳞瑞相》发布。设计师高文芝介绍,作品灵感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代宫廷画家繆辅创作的《鱼藻图》。画面中,九条蝴蝶鲤跃而向上,追逐着一朵盛开的莲花。她说:“莲花与游鱼和合共生,象征着年年有余,祈愿富足安康。”


陈丽华表示,云锦的妆花技艺是织锦中最高技艺的代表,这项“绝活”要代代传承下去。所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日子里,不仅要回顾往昔,更重要的是还要守正创新,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突破。在非遗大师们的带领下,创作出人们喜欢、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

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透露,南京云锦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在未来将进一步得到升华。他说:“明年,南京云锦博物新馆将建成使用,云锦博物馆和故宫的交流合作将更进一步,更多来自故宫的云锦文物得到展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钱念秋/摄 钱念秋/视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