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自分治之后,战争和冲突始终不断,但是,全世界在围观时,基本都是“吃瓜”的心态。

而刚刚平息的这次冲突却完全不同,可以说,通过这次冲突所体现出的两军装备水平、作战能力和作战思想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尤其是“5·7”空战,虽然不算是冷战后最大规模的空战,但其影响却不亚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



在这次空战中,巴空军的歼10C在100公里外成功击落印军5架同代战机。而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俄罗斯的战机从未取得过如此惊人的战绩。

由此,世界空战真正正式进入“超视距”时代。

不过,内行都很清楚,在这次大胜中,巴军装备的4架我国制造的ZDK03预警机才是真正的“明星”。

那么,这ZDK03预警机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其性能到底如何?

而与我军装备的预警机相比,其到底是处于何种水平呢?

巴基斯坦的选择

巴基斯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是美国在亚洲的坚定盟友。

但是,在第2次和第3次印巴战争中,美国为了拉拢印度,明显玩起来“平衡术”,要不是我国果断出手相助,别说孟加拉,巴基斯坦弄不好连本土都会被印度肢解。

所谓患难见真情,实际上,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就与我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成为中美建交的秘密桥梁。

同时,在军事装备上,巴军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后,便开始装备我国产的部分主战兵器,如59式坦克和歼6战斗机。



在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关系得到大幅缓和,所以,对于巴中交往,美国并没有过多干预。于是,巴基斯坦便进一步加强了与我国的防务合作,委托我国为其开发了K8教练机、MBT2000主战坦克和JF17“枭龙”战斗机。

但是,即便如此,巴军的顶梁柱~空军仍然以美制F16战斗机为主力,我国产的战斗机都是作为配角打辅助。巴空军飞行员也是通过美式体系培养出来的,在作战理念、空战战术方面基本和美军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预警机成为了左右空战的关键“胜负手”,拥有预警机的一方将对没有的一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在海湾战争中,凭借美军预警机的探测和调度,联军将强大的伊拉克空军死死地按在地上摩擦。

必须承认,巴空军的作战思想始终处于世界前沿,因此,在看到预警机的强大威力后,与时俱进的巴空军为保持对印优势,也开启了装备预警机的工作。

对于巴空军来讲,美制预警机当然是首选,但是,适合巴军的美制E2C预警机实在是太贵了。无奈之下,巴空军把目光转向欧洲。

在冷战之后,欧洲各国基本都刀枪入库,连欧洲最独立自主的法国都采购了美制E2D预警机,所以,巴基斯坦的选择只剩下瑞典萨博公司产的预警机~“爱立眼”。

2005年,巴基斯坦订购了4架“爱立眼”。



客观讲,作为中型预警机,“爱立眼”的性能可圈可点。

1996年,该机进入瑞典空军服役,其最大探测距离达450公里,对典型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330公里,能追踪600个目标,航程1300公里,滞空时间为8个钟头,性能代表了欧洲最高水平,非常适合巴基斯坦这样的中小国家装备。

该机唯一的瑕疵就是使用了“平衡木”雷达天线,在飞机前后端各有60度的盲区,因此,在执行任务时,必须通过“8字”飞行,才能完成全空域探测。



在搞定这单之后,巴基斯坦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我国采购了4架ZDK03预警机。

那么,这就奇怪了,既然“爱立眼”这么好,巴基斯坦为啥不再买4架呢?

天眼之路

早在1960年代,我国就紧跟世界的前沿技术,向预警机发起过冲击。在1970年代,我国以苏制图4轰炸机为载机,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预警机~“空警1号”。



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预警机的核心~雷达没能取得突破,这次尝试只能以失败告终。

在1990年代,我国再次启动预警机项目,这一次,是选择与以色列合作,使用的载机是俄制伊尔76运输机。

结果,美国不干了,直接插手,让以色列停止了与我国的合作。

巧的是,砸在以色列手里的这个项目被印度接盘,在这次“5·7”空战中,印军使用的就是“费尔康”预警机,但使用效果就不用说了。

面对这种困境,以王小谟院士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并没有气馁,而是在逆境中奋勇前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我国真正的第一代预警机~“空警2000”。



而且,“空警2000”的雷达使用了相控阵体制。在雷达天线罩内,3面天线以固定方式组成一个三角形,实现了360度全空域探测。这比当时美国最先进的E3预警机足足先进了一代。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我国缺乏适装这款先进雷达的载机,所以,“空警2000”仍然使用俄制伊尔76作为载机。

结果,项目在顺利推进时,被俄罗斯卡了脖子,飞机不够用了。最终,性能强悍的“空警2000”只生产了4架。

当然,这难不倒我们的军工工作者。

在“空警2000”停产之后,我国使用运8和运9两款运输机作为载机,先后研发成功“空警200”和“空警500”两款先进的预警机。

其中,“空警200”采用了与“爱立眼”相同的“平衡木”雷达。而“空警500”使用的则是和“空警2000”相同的固定式3面相控阵雷达。



如此,我国实现了“小飞机,大预警”的目标,预警机的发展再也不会受制于人。

因为“空警500”与“空警200”相比,在雷达安装方式上具有先天优势,因此,逐渐成为我军预警机的主力机型。

而巴基斯坦在“空警500”研发成功后,也看上了这款不错的预警机。

要说巴基斯坦为什么在装备了“爱立眼”之后,还要采购我国的预警机?那就必须夸夸巴空军确实会过日子。

与财大气促的印度相比,巴基斯坦的经济体量处于完全被碾压的水平,军费开支也始终如一的捉襟见肘。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巴空军非常会过日子,恨不得把1美元掰成8瓣儿花。

“爱立眼”好是好,但价格绝对不菲,而“空警500”在雷达性能与航程与“爱立眼”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价格却低了很多。这当然让巴空军非常心动。

另外,与“大撒币”的印度空军相比,巴空军更注重装备的安全和实用性,有美国的“背刺”在先,巴空军很清楚欧洲跟着美国,说制裁就会制裁。那么,“爱立眼”未来的升级和采购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未知数。

反观我国,与巴基斯坦是传统友邦,有着几十年的深度防务合作,巴空军在采购我国的装备时,其实更加放心,因此才采购了我国的ZDK03预警机,与“爱立眼”互为备份。

由此可见,巴空军的作风绝对务实,不能保证作战效能的武器,绝对不会采购。而巴空军认可的武器,一定能满足了其苛刻的要求。

2011年,我国向巴空军顺利交付全部4架ZDK03预警机,其代号为“喀喇昆仑之鹰”。



事实证明,巴空军的这笔采购绝对物超所值,作为空中探测、指挥和控制的核心中坚,ZDK03在“5·7”空战中立下头功,是最大的幕后英雄。

这回,巴空军对我国武器是心悦诚服,这才有了巴总理和军队高层在公开场合那不吝溢美之词的夸赞。

好了,既然ZDK03这么厉害,那与我军装备的预警机相比,其处于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呢?

亲生兄弟

目前,我军装备的主力预警机就是ZDK03的孪生兄弟~“空警500”,不过,军用飞机的真实性能都是高度保密。因此,我们只能凭借一些开源资料来进行粗略的对比分析。

因为载机相同,所以,这两款预警机的飞行性能、最大航程和滞空时间基本一致。

从外观来看,两机最大的差异就是雷达的布置方式。

为了降低成本,ZDK03的雷达并没有采用“空警500”的3面阵列固定式安装,而是采用两面阵列的背靠背安装,然后通过雷达罩的机械旋转完成360度探测。



因此,在数据刷新和探测效率上,ZDK03肯定低于“空警500”,更远远低于雷达阵列更大的“空警2000”。

在雷达性能上,ZDK03至少不输于“爱立眼”,但按照国际军火贸易的惯例,自用款武器的性能肯定要比出口款先进。因此,我军自用的“空警500”在探测距离、空中控制的效率等方面必定强于ZDK03。

不过,因为两国的亲密关系,这种差距并不会太大。毕竟,巴空军对武器还是很挑剔的。



其实,预警机更关键的性能是在和整个作战体系的融合方面。

我军的体系要远远强于巴军,所以,预警机不但要对有人机提供支援,还有与卫星和更多的信息化终端进行链接,同时,还要具备对无人机的控制能力。

因此,在通讯功能、信息共享功能、信息处理能力和体系融合性方面,“空警500”要远远比ZDK03先进。

这倒不是因为我国厚此薄彼,而是因为巴军实在没有实力建成我军这样更加完整,更加强大的作战体系。

而即便是“低配版”的ZDK03及其背后“简配版”的体系,仍然使巴空军在面对印空军时拥有了完全碾压的实力。

过去,因为没有实战经验,各国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我国武器,巴基斯坦装备的这4架ZDK03到目前仍是我国预警机在国际市场的唯一斩获。

但随着巴军的这次大胜,ZDK03和其他兄弟终于等来了证明自己的一天。



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ZDK03的兄弟翱翔在更多国家的天空,用自己的铁翼守护着那里的人民。

素材来源丨
观察者网丨中国ZDK03预警机成巴基斯坦空军主力 正式成军服役
中国新闻网丨中国预警机“空警-500”为何被称为“空中帅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