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最大的功臣不是歼-10C,而是ZDK-03预警机。

在现代空战中,想要快速获胜,不再靠双方战机空中狗斗,而是一整套作战体系的碾压。



比如这次巴巴羊直接开挂,使用了传说中的共享数据链

所有武器连成一体,自动选择最优势的打击方法。

在这样的体系化作战中,即便阵风在单机性能上略胜一筹,也还是被歼-10c碾压。

而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其实是预警机。



开过战机的朋友都知道,预警机被称为现代空战体系的“空中大脑”。

由于战斗机雷达受体积限制,探测距离有限,预警机可提供更远距离的预警和全局态势感知,大幅提升空战优势。



同时,它还能跟踪数百个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将信息实时传输给战斗机、军舰或地面部队,协调多军种联合作战。

据报道,巴空军使用的是从中国进口的ZDK-03预警机。

航程可达5000公里,配备经典的圆盘机械扫描雷达,空中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



所谓体系优势,就是它可以整合歼10c战机、霹雳-15导弹、红旗-9防空导弹等信息流,并精准发出指令,从而引导空空导弹击落敌机。

同时,ZDK-03还接入了北斗卫星导航,目标识别精度更是达到厘米级。

而相比之下,印度阵风配备的REB-2-AA雷达,探测距离在160~200公里左右,在战场感知能力上完全处于下风。



既然预警机那么重要?

那为什么印度不击落巴空军的预警机呢?

因为太远,打不到,对于阵风来说,就它那破雷达,也看不到预警机。

当然了,印度空军也有预警机,那为什么没有发挥出优势呢?

简单点说,三哥家的装备缺乏统一的底层技术架构。



由于法国未开放阵风战机的原始代码,导致阵风与俄制预警机无法共享雷达数据,战场信息依赖语音通信,指挥延迟高达8分钟。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通过中国提供的Link-17数据链,实现了预警机、歼-10CE战机和防空系统的实时信息共享,发现即摧毁。



尽管ZDK-03在克什米尔电子战中大放异彩,但它早已不是中国最先进的。

目前,中国主力预警机是空警-500,采用三面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无需旋转即可实现360度无死角扫描,探测距离500公里以上,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尤为突出。



更恐怖的是,中国还有基于运20平台打造的空警3000。

它采用了圆盘式全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将数字雷达天线阵列与机身蒙皮精妙融合,可实现 360°无死角覆盖。

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500公里以上,对普通目标的探测距离在800-900公里。



相比之下,美国目前最先进的E-3预警机,对于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在400~600公里,对于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在250~400公里。

由于E-3雷达的设计主要针对冷战时期的高空非隐身目标,所以在面对隐身战机时,其探测距离会大幅下降。



例如,在体系对抗测试中,E-3对F-22的探测距离仅为150公里。

曾有外媒分析,如果俄罗斯装备了空警3000,其在乌克兰战场的情报劣势或将被逆转。

预警机改变了战争形态,所以未来的空战可能是这样的。



在发现敌方预警机后,歼20接收到指令,千里突袭,在400公里的距离上发射霹雳17,发射后不管,掉头回家。

空警3000继续指引导弹,敌方预警机被摧毁。

接下来就是歼10、歼16、彩虹无人机出场,对着敌方的空中和地面装备一顿狂轰乱炸。



有着空警3000在天上指挥,根本不用近身狗斗,战斗机只是一个空中发射平台。

如此压倒性的优势,也难怪有人说,世界空军体系只有两种,一种是中国体系,一种是其他国家的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