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个定论:没有预警机的空中力量,就别谈有效的中距空中拦射能力了。

虽然当前的战斗机火控雷达对战术飞机类目标探测距离普遍达到100公里以上,但由于战斗机无法实现360°目标搜索、同时在搜索到目标后在与敌机接近过程中会压缩开火窗口,因此仅依赖战斗机本身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中距空中拦射能力。



而且,同样是拥有预警机,装备预警指挥机(AWACS)和早期预警机(AEW)的在中距空战方面的表现也不同——预警指挥机不但通常具有更大的雷达天线、更高的信号处理能力,更关键的是作为空中战役指挥所能及时向战斗机下达指令,避免了在信息回传处理上浪费时间,能提供的空中优势区间也会更大。因此,目前具备较为完善的中距空中拦射能力的空中力量屈指可数。如果再将只能外购中距空空导弹的国家排除在外,

第一档次:具备完备的中距空中拦射能力和远距空中拦射能力

中国: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有超千架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并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预警机队伍,且无论战斗机、预警机、数据链系统和战区空中指挥系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目前中国空军是仅有的装备射程超过200公里的第四代空空导弹的空中作战力量,并可能装备射程更远的冲压动力空空导弹。(注:数据资料来自海外)

美国: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拥有近3000架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基本都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而其AIM-120发展到D型时最大射程已经超过150千米,在当前的中距空空导弹中属于较高水准。

美空、海军装备的预警机总计数量接近100架,但大多数飞机都是冷战时期产品,虽然进行了技术升级但仍然工作体制落后,总体情况不如中国空军。美军目前在远程空中拦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目前能实现这一目的的仅有美国海军航空兵挂载AIM-174B的F/A-18F战斗机(理论上AIM-174B能攻击240千米外的目标,但该弹重达860千克,即便是重型战斗机最多也只能挂载四枚),而新一代的AIM-260又仅进行到了雷达导引头技术测试阶段,因此在远程空中拦射能力方面,比起中国空军目前存在显著差距。

第二档次:具备中距空中拦射能力和远距空中拦射能力,但一些领域存在缺陷



俄罗斯: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R-37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千米,是目前服役的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之一,但该弹属于第三代空空导弹、重量较大(整备重量超过两枚霹雳-15的总重)、过载较低,且仅有苏-35S、苏-57和米格-31BM能挂载发射(这些型号的战斗机总计数量不到400架)。

同时,作为俄罗斯空天军中距空空主力的R-77最大射程仅有80千米,比起霹雳-12和AIM-120差距明显。另一方面,迟迟难以更新的预警机队伍也限制了俄罗斯空天军在空中优势作战任务中的发挥,其A-50预警机整体水平甚至比美国空军的E-3还要更差,而这种局面短期内又无法得到改善。

第三档次:具备中距空中拦射能力,但不具备远程空中拦射能力



英国:从射程上看,“流星”与霹雳-15相当,但英国空军装备的“台风”战斗机属于中型战斗机,而缺乏类似F-15或苏-35的重型战斗机,作战平台在使用空空导弹时容易在携弹数量、航程和作战半径、平台飞行性能方面互相掣肘。

同时,英国空军当前装备的E-3预警机技术水平已经不再先进,可以认为除导弹生产能力以外其他方面都不突出。



法国:法国空军在中远距离交战能力方面的问题与英国空军基本雷同,同时还面临导弹数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法国空军仅有160枚“流星”)。虽然法国自产的“米卡”空空导弹具备基本的中距拦射能力,但其最大射程仅有40千米,面对使用其他中距空空导弹的战斗机时,几乎没有开火的机会。

第四档次:仅具备最基本的中距空中拦射能力



印度: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在谋求中程空空导弹国产化,其“阿斯特拉”空空导弹的试射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然而该弹目前投产的Mk1型总体性能仅相当于AIM-120的早期型号,且并未对“阵风”战斗机进行适配,仅能用于苏-30MKI,同时生产数量也有限。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苏-30MKI有不错的载弹量、航程和飞行性能指标,但其使用的火控雷达已经落伍,难以与具备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四代半”战机对抗。印度空军的A-50Ei预警机理论上性能与空警-2000接近,但该机仅有三架,又因国产预警机数量短缺而缺乏中型预警机作为补充,在不同体系的战斗机和预警机中又缺乏可实时传输目标信息的数据链系统,所以印度空军在中距空中拦射能力能力上水平一般。

日本:日本目前具有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生产能力,其国产的AAM-4空空导弹(又称99式空空导弹)理论上具有120千米的最大射程,但这一指标受制于其装备的战斗机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日本航空自卫队虽然装备有超过300架第四代战斗机、并正在接装F-35,但目前能够发射AAM-4的仅有98架改进后的F-15J/DJ和36架升级后的F-2A,导弹发射平台数量一般。同时,日本空自虽然拥有数量不少的预警机,但其主力的4架E-767仅仅是将E-3A的系统搬到了波音767平台上,搜索和目标跟踪能力处于上世纪90年代水平。总体来看,日本空自的中距拦射能力比印度空军略好,但比起此领域领先的空中力量而言几乎没有直接抗衡的可能。

第五档次:理论上具备中距空中拦射能力,但实际上缺陷严重



以色列:以色列的“德比”空空导弹具有最大50千米的射程,从射程指标上来看仅仅达到中距拦射的要求下限。而且,以色列空军缺乏预警机,仅有的一架“湾流”预警机不具备完善的全向搜索能力,难以为战斗机提供与大型预警机相同的空情支援能力。

虽然从以色列较为狭小的国土面积和周边国家的空中力量水平来看当前以色列空军在中距拦射能力方面的能力基本够用,但与其他具备此类能力的空中力量来说,以色列空军只能算是够到了中距空中拦射能力的门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