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墨君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台名嘴唐湘龙:歼10C在中国军力排名第六,市场将修复中国军力估值!
台名嘴唐湘龙
(一)被击落的"神话"与真实的战损比
当印度军方宣称"一架阵风可对抗五架歼-10"时,伊斯兰堡的天空却在2025年上演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
价值2.45亿美元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用120万美元的CM-400导弹击落,而中国制造的歼-10C通过电子对抗系统与霹雳-15导弹的组合,在空战中取得5:0的绝对优势。
这种戏剧性反差背后,折射出全球军力评估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二)中国战机的真实梯队结构
五代机核心力量
歼-20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机,其态势感知系统与远程打击能力已形成代差优势。
配套的歼-35舰载机即将形成完整战斗编队,两者的组合将制空半径扩展至第二岛链。
四代半中坚力量
歼-16凭借3.5吨载弹量和4000公里航程,通过装备霹雳-17超远程导弹,构建起区域拒止体系。
其装备的氮化镓雷达可同时跟踪40个目标,形成空中指挥节点。
外贸明星机型
歼-10C虽定位中型战机,但其装备的WS-10B矢量发动机与KLJ-7A雷达的组合,使整机推重比达到1.2,远超同级别西方战机。
埃及、沙特等国的批量采购验证了其性价比优势。
(三)歼-10C引发的"体系降维"
这款被视为中国空军"第五梯队"的战机,在实战中展现出三个颠覆性特征:
通过数据链实现"传感器-射手"网络,单个作战单元可调用战区级侦察资源
搭载的YJ-91反辐射导弹使传统防空系统失效周期缩短至45分钟
模块化设计可在72小时内完成侦察/电子战/对地攻击模式转换
(四)全球军工估值体系重构
印度88亿美元采购36架阵风战机的案例,与埃及以1/3单价批量采购歼-10C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揭示出新的军贸逻辑:
技术代差溢价:五代机技术垄断被打破后,传统防务巨头的定价权逐步瓦解
体系融合价值:中国装备的开放式架构设计,使中小国家能以更低成本接入现代化作战体系
实战验证权重:2025年南亚冲突中的装备表现,已影响东南亚多国采购决策
当沙特的"沉默猎手"激光系统与歼-10C实现数据融合,当埃及用枭龙Block3构建起区域防空网络,全球防务市场正在见证"东方标准"的崛起。
这场估值修复的本质,是战争形态从单件装备比拼转向体系对抗的必然结果。
关注子墨君,洞悉地缘军事深层逻辑
互动话题:
您认为哪款中国战机最可能成为下一代"全球爆款"?
歼-20的隐身优势与歼-10C的性价比特性,哪种路线更能代表未来军贸方向?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
#子墨君一全球观察#